探寻茂腔传承路,弘扬传统戏曲魂
在文化多元共生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曲阜师范大学文化守望者实践队积极响应文化传承的号召,于 1月 9 日至 1 月 17日期间奔赴山东潍坊、青岛、日照等地,开展了一场茂腔文化探寻之旅,旨在深入挖掘茂腔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探寻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创新路径。
高密寻根,馆中溯源 初抵潍坊高密,茂腔博物馆如一座文化宝库静静矗立,等待着实践队员们开启探索之门。其古朴外观散发着历史的韵味,踏入其中,丰富多样的展品令人目不暇接。精美的戏服绣工精湛,图案精美绝伦,每一针每一线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形态各异的道具,仿佛还留存着演员们在舞台上的灵动气息;泛黄的历史照片与详实的文字介绍,相互交织,勾勒出茂腔从萌芽到发展的漫长轨迹。队员们穿梭于展品之间,目光中满是好奇与敬畏,初步领略到茂腔起源于民间说唱,在岁月长河中不断吸收融合周边剧种艺术元素,与当地风土人情紧密相连,逐渐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历程。
图为实践队员在茂腔博物馆内仔细观察每一件展品。王中贞 供图
专家述史,剧目绽魅 博物馆内,资深茂腔研究专家的讲解如同一把钥匙,为队员们打开了茂腔历史的深度空间。专家口若悬河,讲述着茂腔在不同历史节点的兴衰荣辱,以及历代艺术家为其传承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队员们如海绵吸水般聆听着,不时举手提问,互动频繁。在了解到茂腔曾面临的诸如社会动荡导致演出中断、新兴文化冲击致观众流失等困境时,队员们不禁为其坚韧传承的精神所动容。随后的经典剧目片段展演更是一场视听盛宴,演员们粉墨登场,婉转的唱腔如黄莺出谷,或激昂澎湃,或低回婉转,依剧情和人物性格在慢板、快板、散板间自由切换,细腻表演将人物情感展现得丝丝入扣,令队员们沉醉其中,深刻感受到茂腔独特艺术魅力的强大感染力。
图为茂腔研究专家为实践队队员讲解茂腔的发展历史。魏嘉慧 供图
躬身践行,艺韵体悟 实践体验环节,队员们迎来了与茂腔的“亲密接触”。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从台步、手势到唱腔发声,逐一学习揣摩。穿上戏服,手持道具,队员们瞬间融入角色。学习唱腔时,真假声结合的高难度技巧和宽广音域成为巨大挑战,队员们从最初的生涩跑调,到逐渐找准音调、稳定节奏,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无数次的练习与汗水。台步练习中,脚掌与脚跟的微妙配合,需精准传达人物性格与情境;手势变化更是繁复多样,一抬手一投足皆有深意。通过亲身体验,队员们深切领悟到茂腔表演艺术的深厚底蕴与严苛要求。
日照观演,剧团启智 与此同时,另一支实践小队奔赴日照五莲融媒大剧场。剧场内,演员们紧锣密鼓的排练场景令人热血沸腾。队员们近距离观摩,演员们对每一个动作的反复雕琢、对每一句唱腔的精益求精,深深触动着他们的心灵。剧团老师热情分享排练技巧与经验,从角色塑造的心法到舞台调度的诀窍,让队员们对茂腔表演艺术的台前幕后有了全新认识,进一步拓宽了对茂腔艺术生态的理解视野。
高密浸艺,服饰通文 在潍坊高密大剧院,浓厚的文化氛围包裹着队员们。丰富的馆内陈列品,古老戏服的华丽与沧桑、乐器的沉默与灵动,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下,茂腔的发展脉络愈发清晰。队员们积极提问交流,如探讨茂腔与当地民俗活动的互动关系、不同时期演出形式的演变等问题,收获颇丰。服装试穿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队员们身着戏服,在传承人的指导下模仿经典动作,感受戏服材质与设计背后的文化符号,对茂腔服饰文化的理解从抽象变得具象,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图为传承人教实践队员动作。魏嘉慧 供图
省思传承,创新焕新 回顾此次实践之旅,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茂腔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现代社会快节奏文化潮流的冲击下,茂腔面临着观众老龄化、年轻人才匮乏、传播渠道受限等严峻问题。然而,高密市茂腔剧团等传承主体积极创新求变的努力也让队员们看到了希望之光。如现代题材剧作的创作,紧扣社会热点,引发观众情感共鸣;音乐创作上传统与现代融合,增添时代气息;借助网络平台直播、短视频传播,突破地域与时间限制,吸引年轻受众。
展望未来,文化守望者实践队立志成为茂腔文化传承的坚实桥梁。计划组织茂腔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讲座、工作坊,培养学生兴趣,挖掘潜在人才;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茂腔文化专属账号,定期推送优质内容,开展线上互动;积极参与或策划茂腔文化节,汇聚各方力量,提升茂腔社会影响力。队员们坚信,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茂腔这颗传统戏曲明珠必将在新时代重焕生机,持续闪耀独特光芒,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地域与世界的文化纽带,让古老的戏曲文化在现代文明中找到永恒的价值坐标,生生不息,传承发展。(通讯员 董旭)
图为文化守望者实践队全体成员合影。闫丽萍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