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探民族厚蕴源流,启教育新光征”实践队:覆水母校情,翩翩思念萦济宁1月24日电(通讯员 梁海珍)为培养毕业生怀念母校,勿忘恩师的良好品质,促进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探民族厚蕴源流,启教育新光征”寒假社会实践队成员于2025年1月23日重返母校“冠县一中”,在那里实践队员们打开尘封的记忆,重新踏上母校的土地,与昔日恩师交谈,对母校的浓浓思念与感激之情终有了喷涌而出的勇气。
实践队员来到母校大门外,抬头注视那在自己三年高中里每天都能相遇的刻有学校大名的高大建筑,只是一眼仿佛将现在的他们带入过去的青葱岁月,往事种种浮现眼前,推开母校大门的迫切又多了几分。实践队员提前联系了昔日的老师,彭春平老师与冯秀广老师,与老师相约母校操场,那个曾经挥洒汗水,充满喜怒哀乐的地方,希望故地再重游,故人了相思。
两位老师时隔一年再次见到自己的学生们,喜悦溢于言表。再次见面的拘谨被老师们主动的拥抱打破,实践队员们开始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离开母校之后的不舍与怀念。老师们最关心的还是学生的身体、学习与专业,他们漫步在学校的操场上,像过去那样聊着学习与生活中点点滴滴。
实践队员们与老师们谈到了很多有关就业的问题,当谈及为什么走上教师的道路时,实践队员们青涩地回答道:“现在就是学体育,当老师肯定是最对口的”,听到这样的话语两位老师相视一笑,彭春平老师抬头看向远处,思绪飘远回答说:“我们当初也是出于现实原因才选择当老师,但是当你真正走上这条道路上时,你会发现你会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看着那么多学生在我的手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在我的指导下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打心底里会为他们感到高兴,会庆幸自己选择了老师,幸运地遇到了我的每一个学生”,听到这话实践队员立马开口:“我们遇到您才是幸运”,话中意思大致是说,彭春平老师是一位恩威并施的老师,平日里最是严格要求他们,但是真的出现了问题。她又是学生们的保护伞,就像一位大妈妈,会给每个学生在一个陌生地方归属感与温暖感。

由“探民族厚蕴源流,启教育新光征”实践队员邵恩全 供图
听了彭春平老师的话,冯秀广老师也赞同道:“教师这个职业,最初大多数人可能只是把它当做一份工作,但是,当你真的投入到这份事业中,你才会发现它的魅力,教书育人,桃李天下是一种使命”。听到这些话,实践队员们对教师的事业可能有了更多地思考,教师这个职业人前可能就像男老师说的那样桃李天下,流芳千古,但是背后的辛苦却鲜少被人知晓,尤其是高中教师,每天起早贪黑,备课批卷各种工作可能也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但是他们却凭借一腔热爱,甘之如饴,赴汤蹈火。
他们几人聊着聊着便走到了当初训练的场地,老师们也来了兴致打趣着要检查检查实践队员们现在能力退步了没有,实践队员们自信地拿起铅球,在奋力一扔后骄傲地看向老师们,那小表情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实践队员们也央求着让老师们也试试,老师们虽然嘴上很推辞,但是还是无奈走上前,“我仍得不好可不能笑我”,说着扔了出去,球还没落地实践队员们便立马欢呼起来,叫着“老师厉害!老师威武!”,老师捂着嘴笑道;“你们这群小子,还是和以前一样皮”,实践队员们也咯咯笑了起来。
由“探民族厚蕴源流,启教育新光征”实践队员任立斌 供图
实践队员们还和老师们一起去了曾经的教室,看着熟悉的黑板,熟悉的课桌,万分感慨涌上心头,对于老师们而言,在假期过后这里依旧是他们日复一日耕耘的舞台,但是对于实践队员们来说,这里是过往,是承载着未来的过往。最后,他们邀请老师们一起重新走一遭学校的小路,希望用眼睛把母校的一切刻进心里,刻进很远很远的未来里。
此次重返母校之旅以实践队员们送走老师画上句号,看着老师们愈走愈远,实践队员们心里一种不可言说的感觉就愈演愈烈,他们在告别母校,但是也在期待着下次的遇见。
或许他们今生只有师生缘,但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老师们帮助下走过的高中三年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无论何时,提起母校,提起恩师,学生们都会陷入回忆中。或许回忆中的他们并不理解老师,但是在时间的磨练下,他们终将成长,教育的子弹在多年后的某天终将命中眉心,击碎年少的无知轻狂,教育本质的光芒也会渐渐拨云见日,熠熠生辉。

由“探民族厚蕴源流,启教育新光征”实践队员王小雅 供图曲阜师范大学这片桃李满园的土地,每年也定会有许多学子重返母校,寄诉恩情,2025年作为曲阜师范大学成立的第七十载,体育科学学院“探民族厚蕴源流,启教育新光征”寒假社会实践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鼓励更多曲园学子返回来时地,重温来时情,以过去的美好铸就未来的辉煌,激发大家对于未来大学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在未来中获得进取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