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了了解“大食物观与粮食安全的关系”,2025年1月22日至24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分别来到蔬菜大棚、海鲜市场、渔港等进行专题调查。
深耕理论土壤,厚植认知根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为深入理解大食物观的概念、内涵与重要性,清晰认识到从传统单一粮食安全观向涵盖多领域食物资源的大食物观转变的必要性,全面掌握大食物观所涉及的农林牧渔等各产业知识及其相互关系,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于2025年1月展开了大食物观专题学习会议。
在本次专题会议上,实践队员首先了解了大食物观提出的背景,认识到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发食物的一种观念,同时深入探讨了大食物观的现实意义,然后结合现实条件将大食物观与粮食安全、蓝色食品和传统文化等要素联系起来,按照就近、科学原则,研讨确定了实践地地点和方案。通过本次会议,实践队员对大食物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将各要素统筹协调为后续实践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图为大食物观专题培训会议。 通讯员 周钰晴供图
察蔬菜生长,析市场需求作为大食物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大棚生产的蔬菜是人们食物来源的重要补充,增加了食物供给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当今蔬菜种植规模和销售行情,曲阜师范大学耕海牧渔实践队队员深入人民群众,走入蔬菜大棚,与辛勤劳作的菜农们亲切交谈,详细询问着各类蔬菜的种植面积、品种分布以及日常的田间管理要点。在闷热潮湿的大棚内,队员们仔细观察蔬菜的生长状况,认真记录下每一种蔬菜的生长周期、产量预估,同时向农户宣讲蔬菜种植与大食物观之间的关系,使农户更好的理解粮食安全与大食物观。面对队员们抛出的问题,菜农们热情回应,从种子的挑选、肥料的使用,再到病虫害的防治,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
实践队深入调研并参与蔬菜产业发展,能将大食物观和粮食安全理念传递给菜农和广大群众。当菜农理解大食物观内涵,会更注重种植的多元化和科学性,保障蔬菜供应稳定。群众理解后,会更加重视食物资源,减少浪费,形成良好的粮食安全社会氛围,共同维护粮食安全。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蔬菜大棚。 通讯员 迟韵涵供图
调查价格波动,把握食选态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海鲜作为富含优质蛋白和多种营养元素的食物,在饮食结构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为调查海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用占比,2025年1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耕海牧渔实践队队员前往海鲜市场进行调研,采访部分商户,了解相关销售情况。
谈及不同季节的海鲜价格波动大的影响因素,一名商贩说季节、产量、市场需求都会影响价格。比如休渔期的时候,海鲜产量少,价格就会上涨;节假日大家采购多,价格也会有一定幅度上升。从大食物观角度来看,大食物观倡导向整个国土资源要食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海鲜作为重要的食物资源,其价格波动影响着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当海鲜价格上涨时,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减少海鲜的消费,转向其他食物品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物消费结构的多样性。

图为实践队员前往海鲜市场调研。 通讯员 吴梦婷供图
通过一系列深入且多元的实践活动,从理论学习到实地调研,全方位地探索了大食物观与粮食安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在蔬菜大棚中与菜农的交流,还是在海鲜市场对价格波动与食物选择的分析,都让实践队员深刻了解了大食物观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篇章,为国家粮食事业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