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法律春风进乡村,法治基石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5-02-10     阅读

                                             法律春风进乡村,法治基石筑振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的法律普及工作被赋予了极为重要的使命,其不仅是提升农民法治素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关键举措,更是构建和谐稳定乡村社会秩序、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我国农村地域广袤,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人口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农村法律普及工作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从文化教育层面来看,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部分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村民接触现代法律知识的机会较少,传统的乡规民约和风俗习惯在社会治理中仍占据较大比重,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较为突出。
        基于此,2025年2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法润乡野”普法队奔赴滨州市邹平市好生街道宗家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村法律普及活动,为当地村民送上实用法律知识,助力乡村法治建设。
        活动现场设在村里的文化广场,普法团队通过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过往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宣传资料内容丰富,涵盖土地权益、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要点,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方便村民理解。
        团队成员还分组深入村民家中,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为增强互动性,团队还精心准备了法律知识趣味问答环节,准备了日常生活用品作为奖品。村民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一位年轻村民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思,在玩的过程中还学到了法律知识。”
        此次法律普及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50余份,解答村民咨询10余次,通过此次活动,村民们对法律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法律意识得到显著提升。未来,“法润乡野”普法队将继续组织类似活动,为更多农村地区带去法律的温暖和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法律普及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从微观层面来看,它增强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村民在面对问题和纠纷时,能够自觉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来解决,避免因不懂法而采取过激行为或遭受不法侵害。从宏观层面而言,良好的法律普及工作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和谐有序的乡村法治环境,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这不仅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农村产业升级,还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农村法律普及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法律专业人士以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只有持续不断地探索创新普及方式,丰富普及内容,提高普及效果,才能让法律的阳光照亮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筑牢法治基石。

 
作者:李鹏飞    来源:“法润乡野”普法队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温情服务社区,爱心遍布人间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桑榆不落单队”在无锡乡村与南京养老院传递非遗绒花之美
  • 观商河鼓子秧歌,探乡村文化振兴路
  • “社火喧天映碧穹,秧歌曼舞韵无穷。”在文化探寻与社会实践的旅程中,商河鼓子秧歌以其独特魅力,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注脚。此次社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2-10
  • 商河鼓子秧歌:舞动乡村振兴新活力
  • 在探寻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中,民俗文化的力量不容小觑。商河鼓子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2-1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