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乡音,守护方言——瓯越方言寻声团赴温州调研
导语
近日,来自东南大学的瓯越方言寻声团温州小分队来到浙江温州开展主题为“语你同行,浙里乡音寻觅计划”的社会实践。同学们参观温州方言馆,溯源温州话的历史;采访温州本地人,了解方言的传承现状。这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对方言的调查,更是一次关于文化根脉与乡土认同的深刻寻访,呈现了语言作为文化基因的独特价值,唤起了年轻人对乡音的传承责任心。
参观温州方言馆:溯源千年乡音,触摸文化记忆
小分队的首站便是温州方言馆。馆内丰富的语音资料、历史文献和多媒体展陈,系统呈现了温州话作为吴语重要分支的独特魅力和演变历程。温州话常常被认为“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每个地区的方言都有显著差异。为了方便游客们能够辨别温州各个地区的口音,方言馆专门设置了几个听筒,我们只需凑近听筒就能听到不同地区对同一个词的讲法。在方言馆的入口处,有一台童谣播放机,同学们尝试跟读温州童谣,亲身感受方言的韵律与温度。一名同学在参观后表示:“以前只知道温州话难懂难讲,今天才知道它背后藏着悠久的历史。”
还有同学说:“这次参观让我真切感受到温州话不是过时的语言,而是带着生活气息和文化记忆的宝藏,值得我们去守护和传承。”

图1

图2
采访温州本地人:倾听方言故事,解码传承现状
为了了解现在温州话的传承现状,小分队前往菜市场、餐馆等地方进行调查采访。在前往调研的路上,我们对出租车司机进行了一段简单的采访。他告诉我们自己其实并不是本地人,但是已经在温州生活了二十几年,在周边人的影响下,已经可以听懂大部分的温州话。他说:“在温州,听得懂温州话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很多温州人,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人,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讲温州话。”在菜市场里,一位阿姨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都是用温州话交流,但是子女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句,所以和子女交流时常说普通话。但当问及是否教子女说方言时,她无奈摇头:“在学校都说普通话,孩子不大乐意学。”通过调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温州本地人更习惯用温州话进行交流,老一辈人安土重迁,长时间浸泡在温州方言语境下,显然对温州话的语言能力更在行;相比之下,年轻一代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长时间待在学校这种大规模使用普通话的场所中,语言习惯会明显偏向于使用普通话。

图3
反思与感悟:守护方言根脉,承担传承之责
此次温州方言调查实践,不仅是一次对语言文化的探访,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思考。同学们意识到,温州方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温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当地的民俗风情、历史记忆与地域认同,是连接温州人与故乡的情感纽带。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当主动学习和使用方言,鼓励身边人多讲多听,用声音延续记忆,用语言传递温度。正如一位成员所说:“不会讲方言的温州人,总好像少了点什么。我们要让温州话继续活下去,一代一代,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