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艺童行,文承自信”实践团再次来到白手杖公益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聚焦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与安全防护意识的“生活知识与救护科普”活动。志愿者们发挥细致与耐心的特长,将实用技能教学融入充满关怀的互动中,与“心智青年”们共同构建了一堂双向温暖、赋能未来的社会实践课。
活动首个环节聚焦生活规划能力。志愿者以“我理想中的一天”时间规划为切入点,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讨论,引导心智青年们思考“如何合理安排学习、休息与娱乐时间”。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大家尝试动手制定属于自己的“一日计划清单”,内容从“早起整理床铺”到“睡前整理书桌”,涵盖一天的主要活动,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时间管理和生活秩序概念。
随后,活动深入到更实用的生活技能教学。志愿者聚焦日常生活中的食材简单搭配、衣物分类收纳等进阶技巧,采用“步骤演示+趣味问答”的生动形式展开教学。“把袜子和T恤分开叠放,找的时候是不是更方便呀?”当志愿者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收纳的逻辑时,现场得到了青年们的积极回应,不少人在互动中主动分享自己知道的小技巧,在轻松的氛围中共同探索独立生活的各种可能。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哪些场合需要戴口罩?”在健康防护研讨环节,志愿者抛出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心智青年们结合自己的日常体验分享看法,志愿者则从科学角度补充通俗的医学知识:“小小的病菌可能会通过空气、接触跑到我们身体里,戴上口罩就能挡住很大一部分哦!”针对“如何判断身体需要休息”这个问题,志愿者引导大家学会观察身体发出的信号:“如果你感觉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那就是身体在温柔地提醒我们‘需要休息一下啦’!”这些轻松易懂、形象生动的讲解,成功地将抽象的健康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执行的生活行为准则,逐步渗透进心智青年的日常认知体系。
应急救护实操课聚焦“烫伤”与“崴脚”两个常见意外场景。志愿者首先通过“分解动作演示+关键要点讲解”的方式,清晰拆解了应急处理步骤:烫伤后立即用流动的冷水持续冲淋至少15-20分钟,最大限度降低皮肤温度,防止损伤加剧;崴脚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采用冰敷患处、抬高患肢的方法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为了加深记忆,志愿者还特意设计了有奖问答环节:“烫伤后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崴脚了能不能马上揉?”青年们踊跃抢答,答对者获得一份小奖品,现场掌声与笑声不断,学习效果显著。
在休息间隙,温馨的互动仍在延续。志愿者们意外地开启了“学习模式”——虚心向青年们请教艾绒条的制作方法。闲聊中,志愿者们得知他们依然对前几期来教乒乓球的“哥哥姐姐”们念念不忘。这份纯粹而跨越年龄的依赖与想念,让志愿者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陪伴”的真正意义:唯有将心智青年视为平等的朋友,真诚地倾听他们的心声、他们的想念与他们的期待,才是最好的赋能。

活动尾声,实践团与白手杖公益服务中心全体成员合影留念。此次实践不仅为心智青年们送去了宝贵的生活知识,更让大学生志愿者们学会了如何以平等的视角去倾听、以专业的素养去服务、以艺术生的细腻去感知。当青春的力量汇入社会服务的洪流,每一次互动都是爱心的传递,每一场实践都成为成长的深刻注脚,共同守望每一个生命的成长与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