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住内心,耐得住寂寞 ——基于寻访“最美乡村教师”的调查研究报告

作者:非绍蕊 来源:非绍蕊
【摘要】最美乡村教师是我国乡村教师的杰出代表,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地区,生活工作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身上都有乐于奉献、昂扬向上、扎根农村、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不仅如此,他们中绝大部分工作的地方都条件艰苦,薪资待遇不高。任意选一所学校观察会发现,普通老师都会因为不同的原因而选择调离学校,去一些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校发展,但他们为了实现心中最初的梦想,他们依然坚持在乡村育人,与孤独为伴,与寂寞结友,在祖国的广大农村深深扎根。与普通教师相比,他们身上守得住内心,耐得住寂寞的品质愈发突出。作为一名师范生,未来即将成为中国教师团队中的一员,我们需要对教师行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乡村教师,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做铺垫,因此有了本次寻访活动。此次暑期调研实践活动——寻访最美乡村教师对我影响深远,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师资风采,也引导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除了具有基础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守住内心,坚定理想。
【关键词】现状、建议、影响
一、前言
乡村教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中的一个团队且队伍庞大,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深深扎根,一直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各地输送学子,助力学子们追求和实现理想。可以说,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受过老师的教育,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教师是非常值得人们和社会尊重的。而我就在我的成长路途中受过老师的诸多教导与恩惠,尤其是我的初中老师。此次实践活动,我就首选采访了我的初中老师。确定了采访对象后,我上网翻阅了最美乡村教师的案例及相关报告,进行了一些采访问题的设置,然后找到老师的联系方式并与之进行了积极沟通,包括对接时间和地点。时间一晃而过,到了约定时间的前一天,我又再次与老师进行了时间确认和地点确认。7月6日下午两点,我回到了我离开四年的中学,然后由老师带领来到了办公室。进行了前面简单的寒暄和彼此问候后,我们开始了采访任务并且请老师参与了本次实践活动的问卷调查。从采访中我得知我的老师大学本科毕业,他有着16年的乡村教学经历,曾在我们县城多个偏远山区的小学、中学任教,且教过乡村小学语文、数学,乡村中学英语、语文、历史、体育等学科,而后又因其突出的教学成就,先后荣获县教育体育局优秀教学成果奖、名教师,县委、政府优秀教师,州教育体育局优秀辅导教师,云南省教育厅优秀辅导奖等。他在他任教期间,由于乡下师资条件不好,教师人数不够而多次跨专业教学,原本一名中文系毕业的老师,竟活生生被逼成了全科目教学的老师,不能不说,这位老师真的太牛了。但在采访时他并没有言苦言累,而是非常谦虚地说他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爱护家人,珍惜亲情等等;他还提到乡下教书的经历磨练了他,让他更能享受孤独,喜欢孤独,进而坚持内心所想并为之付出努力。此次寻访实践活动已经顺利结束,通过这次实践我也看到了不一样的乡村教师风貌,从心底里更加尊重乡村教师。但是要数受益最深的还是老师对我说的:乡村教师不仅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内心,更要能够坚定理想,随时能够摸着良心说出“请祖国放心,强国有我”。同时,我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也发现,最美乡村教师比起普通教师,就是更能耐得住寂寞和坚守内心。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一)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活动,找出最美乡村教师身上具备的一些优秀品质和成为乡村教师要克服的困难,从而引发我们师范生去思考乡村教师的价值以及整个教师行业的现状。
(二)调查意义
首先,此次寻访调研实践活动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自我进校以来,我参加了多个学校组织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有了一些经历,但是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要为大部分学生考虑,保障大家都有机会参加实践活动,体验与小学、中学不一样的学习生活,所以不论从实践活动的规模来说,还是从实践活动的持续时长来说或者从实践活动的个人参与度来说,都是相对比较不足的。而此次调研实践活动则很大程度上都是我们自己完成,个人参与度很高,而且时间也很充足,可以由自己慢慢准备利用,实践的场地也很广,地域没有限制,可以采访多所学校,所以此次实践活动真的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意义非凡。不仅从各方面带动了我们近距离接触一些正在在偏远地区任教或者有过多年乡村教学经理的老师,让我们真正走出课本和学校的限制去了解到了社会上最真实的教师工作现状;而且增加了我们的社会实践经历,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宝藏经历。
其次,此次寻访调研实践活动增加了我们对教师行业的了解。作为一名师范生,曾经我对教师这个行业最了解的可能就只是局限于我们上课时,老师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的那一面——严肃尽责。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中,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不论大事小事,都有他们作为后盾保底,所以我一直认为老师就是这样的,一直都是尽职尽责、严肃认真的,直到这一次的采访中我才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是有七情六欲、遇到烦心事会抱怨的活生生的人。或许教师只是他们当初随意选的一份工作,甚至在旁人眼中教师只是一份再普通不过的职业,但是他们却实实在在做到了为学生负责、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后半生。很多乡村教师更是因为工作地点与家离得较远,在结婚后都很难照顾得到亲人和家里的一切,尤其是孩子的成长很难参与,这更是致命一击。在这次采访结束后我才发现我印象中那个随时严肃认真的老师在我们看不见的背后居然有这么多的无奈,所以说此次寻访实践活动真的促进了我们对教师行业的了解,提前打好预防针,做好思想建设工作,在毕业走向教师这个岗位之前努力克服困难,磨练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坚强,以便为将来工作面对的现状做好铺垫。
最后,此次寻访调研实践活动促进了我们对整个教育行业现状做出思考。当前,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上升,部分省份高考分数线不断提高,这都是教师团队不断优化技能、提高知识素养的成果;但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也很严重,导致一些乡村小学、中学的教育水平跟不上,很多乡村孩子因为教育资源不足而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甚至有孩子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对其引导不够,孩子中途辍学去外地打工,在这样的情况下,乡村教师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他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当一名乡村教师引导更多的孩子走上学知识、考大学的路,让孩子们明白只有学习是通向成功最好的捷径时,他挽救了更多的家庭。在当今社会,不论社会如何变化,学习永远不会过时,教育事业只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越来越受重视。所以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也永远不会被时代抛弃,而只会越来越与时俱进。
三、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低
1.乡村教师工资低,难以维持家庭开销。我们从多个省份寻找乡村老师参加此次调研活动,最终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老师一共有71位,其中月均收入在1500人民币至2000人民币区间的占2.82%,月均收入在2000人民币至2500人民币区间的占1.41%,月均收入在2500人民币至3000人民币区间的占21.13%,月均收入在3000人民币以上(包括4000,4500,5000)的占74.65%。就拿占比最大的月均收入3000人民币以上的来说,按最大值5000人民币来估算,5000元仅仅只达到我国的个税起征点,在现在这样一个物价上涨的年代,他们想要保证一个家庭正常的开销还是非常艰难的。最重要的是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一名乡村教师在他所在的乡村学校任教年限平均值为17.87年,平均教龄为17.38年,教师年龄平均值为41.01周岁。细思极恐,为什么年轻老师很多要调离乡村学校,去更好的学校发展,这就是原因。平均教龄17.38年的老师薪资都才这么多,可想而知年轻老师压力有多大,要想正常地结婚买房都很艰难。这样一番求证下来,也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只有中年教师愿意留下来了,最起码中年教师已经成家了,找到另一半和他一起承担家庭压力了。 
图1 2022年乡村教师目前的月均收入      
 
选项
小计
比例
 
1500以下
0
0%
 
1500-2000
2
2.82%
 
2000-2500
1
1.41%
 
2500-3000
15
21.13%
 
3000以上(4000;4500;5000)
53
74.6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71
 
 
 
2.除了薪资方面,乡村教师在住宿和交通方面的待遇也不是很好。一些地区比较偏远的学校甚至连正常的水电供应都没有办法做到,老师的生活用水还得和学生一起去拿桶拎,诸如此类的困难还有很多,都要乡村教师一一克服,闯过难关。这也怪不得我采访的老师对我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内心,坚持理想,坚持磨练和提升自己。 图2 近四年乡村学校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
选项
小计
比例
 
环境条件艰苦
39
54.93%
 
教师待遇低
45
63.38%
 
学校食宿条件差
20
28.17%
 
家庭原因
32
45.07%
 
职称评定难
27
38.03%
 
其他
比较流动少,优秀的不愿来,普通的出不去;)
市管校聘;)
夫妻分居)
没有×2人)
有更好地去处)
6
8.4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71
 
 
 
(二)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大
1.城乡之间教师收入差距大,第一点表现在补课费这种隐形收入上。在县城,主要科目教师的有偿补课成为弥补教师收入的主要手段,而乡村教师显然缺乏这种机会。此外农村教师的评职称、评优等机会,相对城市教师的机会少,这也导致城乡教师的实际收入差距大。由于地区、城乡教师收入差距大,乡村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托关系进入城镇,而城镇教师则希望进入市区,对于老师来说,争取的更高的工资无可厚非;但对于农村儿童来说,则无疑加剧了教育资源的流失,带来进一步的教育不公。
2.城乡差距大第二点体现在乡村教师接触到的学生生源与城市教师有显著区别,这一区别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老师上课方式不一样和老师的费心程度不同。县城学校的孩子大部分从小就在县城读书,从小老师就会要求一些书籍阅读或者去参观一些红色景区或者博物馆,这样的孩子学习基础就比乡村学校上学的孩子扎实,且从小培养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对待学习比较自觉,会自己主动去学,包括上课前的预习,所以上课时,县城教学的老师对学生主要是引导,而乡村老师则是实打实地带学生一点一点来,每一点都要讲得很透彻。在老师的费心程度方面,城里的学生家长配合度高,且家长自身也对孩子的学习有较高的关注,所以对孩子学习方面投入的精力比较多,他们会督促孩子完成学业和自主学习,即便孩子成绩稍微落后也会积极寻找补课机构和老师进行补课辅导,所以需要老师劳心劳力的时间很少。而乡村学校的孩子,有的家长就不怎么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与老师的配合度不高,这就需要老师多费心。还有一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不仅需要老师从身体上、学习上的关心,还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并且与他们的父母进行关于孩子成长的一系列沟通,防止他们误入歧途或者中途退学。所以乡村教师确实比起城市教师要辛苦很多。
图3 乡村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意愿
 
选项
小计
比例
 
会对他们进行特殊照顾
49
69.01%
 
将他们与其他学生平等看待
22
30.99%
 
忽视留守儿童的需求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71
 
 
 
3.城乡差距大第三点表现在教学设备设施陈旧。县城学校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资源充足,能够有机会争取到更好更有的教学设备;且城市人口普遍比乡村人口多,资源利用也比较集中,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优先满足城市需求,所以县城学校的设施设备必定会优先得到满足。而乡村学校一般都是在满足了县城学校的需求的前提下有空余设备,才会对乡村学校进行配置。此次调查中,认为乡村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的是教学设备设施陈旧的老师占40.85%。可见城乡差距在教学设施设备方面的差距也是很大的。
(三)职业晋升“难于上青天”
教师职称制度于1986年建立,职称与工资待遇挂钩,也是对教师工作价值的肯定。对教师来说,职称评审具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意义。可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职称制度的负面性越来越突出。
当前,教师职称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划拨职称指标,不同层级的学校能够得到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不同。农村学校因为办学水平较低,能获得的高级职称的比例也比较少,僧多粥少,竞争非常激烈。职称越高,评审越难。评职称耗时很长,十几年甚至二十年评不上职称的现象很普遍。很多老师认为,评职称一方面是钱的问题,评上职称,每个月的工资一般会增加300-400元。生活补贴也和职称挂钩;另一方面是对工作和肯定和面子问题。
在我们此次的问卷调查中,数据表明参与调查的71位乡村教师中,认为职称评定困难的占比42.25%,约30位老师认为他们在乡村学校任教面对的主要困难就是高级职称评定困难,有占比25.35%的老师认为骨干教师评选困难;且参与本次调查的老师当中,普通教师占61.97%,而校级干部、中层干部和年级组长才分别各占9.86%、12.68%和12.68%,担任职位干部的占比最大的也就只有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占比达25.35%。综上所述,乡村教师要想职业竞升确实“难于上青天”。 
图4 乡村教师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难
 
选项
小计
比例
 
高级职称评定困难
30
42.25%
 
骨干教师评选困难
18
25.35%
 
设备设施陈旧
29
40.85%
 
所教非所学专业发展困难
10
14.08%
 
跨年级任教负担重,专业发展困难
15
21.13%
 
跨学科任教负担重,专业发展困难
11
15.49%
 
学生住宿,管理负担重
13
18.31%
 
专题培训参加机会少
23
32.39%
 
参加培训不方便,路途成本高
10
14.08%
 
视野狭窄,外出考察学习计划少
23
32.39%
 
名师(专家)引领少
24
33.8%
 
学习资源少
24
33.8%
 
上班交通不方便
7
9.86%
 
照顾家庭不方便
10
14.08%
 
婚恋困难
3
4.23%
 
生活待遇条件(早午餐、住宿)较差
8
11.27%
 
乡村补助不够高
10
14.08%
 
其他(跟教育教学无关的杂事多)
2
2.8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71
 
 
 
 
(四)工作时间长压力大
无论小学老师还是中学老师,通常没有“加班”的概念,觉得安顿好学生再离开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加班”的缘由也有所不同。
小学老师“加班”通常是因为给学生进行单独的补课以及解决一些学生中的矛盾。而且为了不占用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通常是放学后才能对学生间都矛盾进行调节,对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上班时间从早上7点半的早读算起,到下午6点放学吃饭休息,除去午睡休息时间不算都上班七八个小时了,再加上晚上守晚自习,到点来还要去查寝,学生休息后再回到自己的宿舍休息已经差不多晚上十一点多快十二点了。虽然老师有寒暑假,但是老师假期也还有一些学校的安排,还有一些学生家长会进行学生的学习咨询,等等。其实算下来,老师真的是无时无刻不在加班,工作时间也没有明确规定,这些都导致了老师工作时间长。
(五)乡村教师群体呈老龄化趋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乡村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1.01岁。人社部门在核编时只看师生比,而不看教师的年龄结构,《计划》中提出“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也没有考虑到老龄化问题。目前,教师的年龄已经出现断层,过几年,如果大批教师退休,而年轻教师又未来得及培养、或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这对乡村基础教育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六)乡村教师跨年级、跨学科任教负担重,专业发展困难
本次调查中,共计71位老师参与调查,其中认所教非所学专业发展困难的老师约有10位,占比14.08%,认为跨年级任教负担重,专业发展困难的老师约有15位,占比 21.13%,认跨学科任教负担重,专业发展困难的老师约11位,占比15.49%,以上百分比加起来占50.7%,也就是说认为乡村教师跨年级、跨学科任教负担重,专业发展困难的老师就占本次采访调查的一半人数了。
造成其现象的原因如下:第一,乡村学校离家远,交通不便,回家不方便;第二,乡村学校工资待遇低,很多老师不愿意到乡村任教;第三,学校条件不好,原有的老师流失,老师人数不够。
四、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看得出乡村教师的工作还是非常辛苦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不说,而且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是很好,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这些困难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在已知这样的条件下,甚至体验过这样的条件的老师仍然愿意留下来,留在乡村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愿意留下来成为乡村教师的老师需要的是勇气,那么始终坚守在乡村教师岗位上的老师就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内心。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快餐式”社会,大家都很浮躁,很心急,要想要在乡村长久留任,除了学会静下心来享受孤独别无他法。而且在周围大家都很急躁的大环境下,要长久保持静心真的很难。所以成为乡村教师并且长久坚守就注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内心。但是越是通过深入调查了解了乡村教师的现状后,我越是想提出建议提高社会对乡村教师的重视以及政府对乡村教师的重视,他们的付出应该被更多的人认可,他们的工作也应该被大家理解,乡村教师群体也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
(二)建议
1.国家应加强支持力度,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 
乡村教师是中国教育最主要的一支力量。营造良好社会舆论,保障乡村中小学教师的职
业地位。改善教师综合待遇,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如经济收入的提高、住房问题的解决、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可持续性的专业发展平台、工作成就感与价值的实现、子女在受教育和升学中的优惠政策等。除此之外,增加教师发展机会,满足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期待。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其“当下之忧”,解除其“后顾之忧”;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学校应健全用人机制,加强农村小学新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乡村中小学校打破“自然消亡”命运的必经之路。完善学校管理制
度,为新教师创设成长环境,首先应加强对农村校长的培训,提升其人才管理水平,给予新
教师情感上的关怀和教学上的指引。其次,制定专门针对新教师的考核标准,重点考察新教
师对教师角色认同感、对乡村教育的责任感、教学积极性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最后,组织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的同时,强化新教师的集体意识;开
展校本课程,为新教师提供成长平台;落实“师徒结对”,为新教师健全培训制度
3.降低职称在工资中的权重。
切实落实《计划》中“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如“总体比例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职称考核中取消外语成绩、论文等要求,注重师德、教学实践;“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等。
在此基础上,建议降低职称在工资中的权重。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工作量最大、投入最多的往往是职称相对较低的年轻教师,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对乡村教育的热情,是乡村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和解决教师老龄化的关键。而职称工资所占权重过大,难以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
4.、真正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
一方面,建立乡村教师向城镇流动的常态化机制。作为乡村教师个人发展的激励机制,通过个人考核,或建立选拔机制,使教学优秀的乡村教师有可能进入城市中心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农村教师主动提高教学水平。同时,鼓励农村教师进城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建立城镇教师向乡村流动的常态化机制。本报告从《计划》中归纳出三条流动机制。第一,落实“县管校聘”制度,并作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制度保障,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第二,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第三,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
五、结语
中国国土面积广大,乡村面积在国土面积中占比很大,乡村教师是中国教育最主要的一支力量。但在乡村教师面临的现状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仍有大批乡村教师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不断磨练自己,只为给更多的孩子带来更好的上课体验,帮助他们走出大山;在一些老师扛不住经济带来的压力离开时,他们仍然坚守在原来的岗位上。他们不断燃烧自己,奉献青春,祖国的花朵也不断茁壮成长。此次的经历,对我们现在的师范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我想,我们将来也要向这些优秀的老师学习,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内心,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教师是教育之本【N】.中国教育报,2011-11-17(01)
【2】郭黎岩,王娟.新教师职业适应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教师,2009,(17)
【3】吕亚妮,唐松林 .浅谈农村新教师生存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4】微梦.中国乡村教师生存状况调研报告【R】.一路学,2021-12-12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24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乡村振兴促发展,教育改革谱新篇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特别强调了建立文化强国,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目标,这些目
  • 社会实践报告 08-24
  • 师爱无疆道义真,穷乡甘作育苗人
  • 最美乡村教师是我国乡村教师的杰出代表,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区,生活工作经历各不相同,但是他们身上都有乐于奉献、昂扬向上、扎根农
  • 社会实践报告 08-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