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寻访日志四:林县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作者:王良昊
来源:问渠青年寻访团
2023年7月7日,我们再一次踏上了寻找修渠老人的路途。酷热的太阳照在树上,树叶也忍不住缩了缩头。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了窑头村村委会。来到门口,我们见到昨天联系过的村干部在门口等待着我们,她是村里的宣传员,很是年轻,只有24岁,姐姐很是热情的带领我们去往老人家。
来到家里,我们见到了今天要采访的一位特殊的老人。在与老人交谈中,我们得知老人名叫时竹林,是一名医生,爷爷17岁开始学医,如今已经79岁了。
在对我们讲述当年的故事时,爷爷有些情不自禁,潸然泪下。爷爷对我们说:“那时真的艰苦,在渠上,我们那时候还稍微好一点,民工都是吃的黄疙瘩。每天抬沙子,从盘阳的河里往上面抬。一晌都给你记着数,那时候的人真吃了苦了。”爷爷用纸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在回忆自己从医的经历时,爷爷也是充满感慨:“当时我的想法就是,以后的学生多得很,咱这有啥用啊。结果后来也中,天天去培训,上卫校,也复习考试。我没有上过多长时间卫校吧,后来复习我就把中专,大专的资料全部都看一遍,那时候我还考了个第五名”听着爷爷的故事,我们也为之动容,临走之际,爷爷用自身经历对我们:“当个医生也不是容易了,就跟你们一样得一直学习,不学不行,因为社会一直在发展,就学了那些老知识也不行,当时觉得中医那些树皮草根会弄懂啊,后来想想就学西医吧,中医得死记硬背,我也别去死记硬背了,就这样我也算凑了个医生吧,就这样还算给老百姓解决了问题了,啥都是从工作里慢慢摸索了吧。学习无止境啊,得一直学。”
告别了爷爷,我们驶向家的方向。回想着爷爷的话,我们的团队名称也浮现在脑海“问渠·青年访团”。我想,所谓的“问渠”不仅仅是探访红旗渠的故事与精神,也是问自己。为什么红旗渠是林州人民建造的?这就是因为林州人的精神,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热情与奉献、坚持与奋斗已成为他们的习惯,饥饿劳累不能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寒冬烈日也不能磨灭他们的意志。就像口号一样:林州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红旗渠也便是这样被林州人民修建出来。
回过头来,百感交集。我想,这段寻访的经历,也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财富。无论是接下来的学习,亦或未来的生活,这段时光,这段经历,都会指引着我,引导着我走向正确的方向!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09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绣古今传奇 展南疆之粹
- 用胡杨精神育人,为疆固边服务。由塔里木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6名学生组成的柯“绣”调研团,传承和发展柯尔克孜族非遗刺绣,助力柯尔克
- 社会实践活动 07-09
- 实践中出真章 瓜田里见振兴
- 7月7日上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彩虹计划”志愿服务队在学校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龚延华、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谢光奇老师带领下来到了涟源
- 社会实践活动 07-09
- 访农经合 助乡村兴
- 7月8日,青禾实践队来到了炜奕粮食专业合作社。体会到了农业人的劳动魅力,感悟到了珍惜粮食的意义所在。
- 社会实践活动 07-09
- 传播希望,播种未来
- 为了让炎陵一中学子在学习上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湖南师范大学达人学社支教组
- 社会实践活动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