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7月13日电(通讯员 郑金宇)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福建省古田县福全村“蘑力康“实践队前往古田县凤埔乡进行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一行前往了中国古田食用菌博物馆和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进行参观学习,参观了这两个知名的菇类研究与展示机构,推广食用菌作用以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发挥青年力量更好地振兴乡村。
古田食用菌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供应商,在中国古田食用菌博物馆,队员们对于古代与现代菇类的发展变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博物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展品,包括各类菇类标本、菌类栽培器材,不仅如此,食用菌出菇、食用菌袋栽技术等食用菌技术由简易到成熟的过程也在这里一一呈现。队员跟随工作人员的讲解,大家了解到了菇类的生长周期、菇类栽培技巧以及菇类的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工作人员还介绍食用菌的食用用途,药用用途等等,古田食用菌博物馆一行让队员受益匪浅。
图为实践队成员于中国古田食用菌博物馆听讲解员讲解 通讯员 王雪 摄
接着,实践队一行来到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该研究院致力于进一步推动菌类产业的发展和菌类科学研究,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实验室内,队员们目不转睛地聆听着研究人员的讲解,他们了解到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菌类研究设备和技术。实践队成员们看到了各种先进的生物技术设备,如菌种培养器、酶工程实验室等,这些设备展示了研究院在菌类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研究人员向实践队成员们介绍了他们正在进行的最新科研项目。实践队成员们对于这些前沿的科研成果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精神。
在与研究人员的互动中,实践队成员们积极提问,向科研人员请教他们关于菌类研究的疑问。研究人员们耐心解答了他们的问题,并分享了他们在菌类研究领域的心得和经验。实践队成员们深受启发,对于菌类研究的广阔前景和应用潜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研究人员交流 通讯员 王雪 摄
通过参观中国古田食用菌博物馆和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的活动,实践队成员们对于菌类的生长、栽培、研究与应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实践队队员感叹于菌类的多样性和菌类产业的潜力,深刻认识到食用菌类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实践队成员们对于菌类的多样性和菌类产业的巨大潜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他们深刻认识到在古田县健全的菌类产业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菌类产业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还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队员们在本次活动中不仅扩展了食用菌知识面,还提高了食用菌发展的认识。有助于队员充分学习认识食用菌,更好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促进三农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指导老师金文松老师表示,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眼界,还培养了他们对食用菌的认识与了解。队员会借这次宝贵的实践经验,积极地推广食用菌,真正让食用菌促进三农经济发展,真正通过食用菌产业使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金文松老师与古田菌业研究院前合照。工作人员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