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信阳宋湾小学开展“童心暖阳”支教活动

作者:郭昊冉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留守儿童占比大,家访调研知实情

在当今中国,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但又难以根治的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据2022年中国留守儿童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为改善当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助力留守儿童全方面素质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7月14日,景德镇陶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王岗乡梨园村宋湾小学开展了为期12天的暑期支教活动。
7月14日,实践团走访了梨园村多户人家,大多家庭都是爷爷奶奶在家,父母在外地务工,暑假并不回家,许多孩子看到实践团的到来,都躲进了屋子里面,不愿与志愿者们交流。在整理统计调研数据后,实践团认识到,当地有近八成的家庭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在过年期间回家陪伴孩子;外出工作地以广州、深圳、北京为主,且多以村落聚集;他们中九成 从事着体力劳动;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到20%。在聊及孩子未来上学方面,基本所有家庭的答复都是“支持,只要孩子愿意读,就供着继续往上读”。一位爷爷的话让实践队员十分动容,他说“要不是我在过年那时候出车祸,孩子在我旁边哭的稀里哗啦,我要是好好了陪着他考试,肯定要考的比现在好,就是我影响到小孩儿了”当地对于教育也是十分的重视,许许多多的家庭都是这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晨跑拉练强体魄,勤奋学习求新知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夏的早晨串联着春日烂漫与秋日清爽,清晨适当运动能让一日状态达到最佳,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强健体魄,增强免疫力。清晨六点二十分,清脆的集合铃准时响起,宋湾小学的孩子们和全体支教老师整队之后,用晨跑拉开了美好一天的帷幕。晨间的小路,虽有时泥泞,也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途经的早起人家、过往的零星车辆、田间地头的老黄牛、与大汗淋漓的孩子们组合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卷。

早餐过后,学生们便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得益于当地家庭对学生教育的重视以及学校对于学生优良品德悉心地培养,学生们对知识展现出极其渴望的态度。上课期间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积极配合老师授课,做到认真听讲;下课时积极提问,按时完成作业,志愿者老师们也尽己所能地投入到“传道授业解惑”中,为这样一群懂事、能吃苦、爱学习的孩子们带来一份份知识与温暖是极其幸福的事情。

红色文化记心间,特色课程拓未来
“党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是苗圃里的茁苗,社会主义的未来主力,让他们了解红色故事,学习红色文化,传承优秀革命历史,对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增强社会主义认同感都是极其重要的,于是志愿者悉心准备,开展了一节节红色文化宣讲课程。在二年级的课堂上,志愿者老师欧阳灿向学生们讲述了“一条棉被”的故事,它记录着红军与百姓之间浓厚的情感,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之间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同时通过与学生们积极互动,让他们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感悟收获,志愿者老师做到认真聆听,悉心解答。希望通过红色文化宣讲课,将其所展示的爱国精神和团结奋斗精神展现给学生,带给他们启迪和指引,让他们铭记红色历史,在未来找到人生的方向。

宋湾当地的兴趣类教育资源较少,特别是艺术类、科学实践类课程由于教师资源的匮乏,基本处于空白的存在。为此,实践团结合景德镇地域优势、机电学院工科优势、队员学科专业优势,以艺术类、科学实践类为重点,安排了陶艺、书法、中国画、科学实验、书信、心理健康、绘画、剪纸手工、应急救护技能培训、音乐等数门特色课程。

“泥有生命,有呼吸,更有创造力”。陶艺课程不仅能带领学生们走进大自然的世界,还能让孩子们看到,触摸到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陶艺教学是学生从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之中感受文化气息的有效路径,志愿者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陶艺创作的过程中,也给学生欣赏了各种陶艺作品,如气势宏伟的秦始皇兵马俑、仰韶时期的陶尖底瓶、绚丽的唐三彩、珍贵迷人的汝瓷等等,使学生体会到陶瓷的韵味与价值,也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7月20号的陶艺课较为特殊,五年级的学生们一上课就嚷嚷着要给志愿者老师代翔做生日蛋糕,那节陶艺课就变成了大型的生日蛋糕制作工厂,每一位同学都是最出色的蛋糕师,他们怀着满满的爱意,用稚嫩的双手制作着一个个生日蛋糕,它们或以爱心形状为底,或以彩色粉笔为装饰,或在上面捏出自己的祝福,小小的蛋糕,承载着师生之间浓浓的情感。一句句稚嫩童声,一个个暖心蛋糕,深深地打动志愿者的内心。
 
“一封书信,写给未来的自己”。书信课上,志愿者老师教会学生们书信格式后,拟设题目,让学生们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信件之中,既有同学写下做军人保家卫国、做医生救死扶伤、做科学家发明时光机、做篮球运动员拿下奖杯等等的诸多人生梦想,也有许多同学写下像“我考上大学了吗、世界干净吗、科技进步吗,如同十万个为什么般的满怀好奇的信件”,但一位小女孩的几句话让志愿者们担忧,她在给未来的自己的信中这样写道“十年后的我善良吗?你那边还好吗?过的开心吗?我跟你说我这几天过的一点都不开心,同学们都不跟我玩,只有一个年级跟我一样大的女孩跟我玩,你还想爸爸吗?妈妈走了吗?太太,身体好吗?哥哥对你好吗?姐姐和你分开了吗?家庭有钱吗,自己长得漂亮吗?人们……喜……喜……欢你吗?”志愿者老师郭昊冉看后说到“这信让我想起我曾经在她的英语本子批注过,你很善良,动手能力很强,相信你……,我没想到,她是这样在意老师的评价的,从她的话语中,我能够清楚的感觉到,她的孤独以及她听到表扬时候的万分欣喜和受到冷落时的伤心……”。这里有太多这样懂事的孩子,但也有那么多的遗憾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坚强、他们乐观、他们带着希望大步向前!
 
热忱奉献记使命,青年一代敢担当
2023年的夏天,蝉声无比响亮,阳光格外明媚透彻,微风轻轻吹起少年们的发梢和衣角,也唤醒了那一颗颗炙热跳动的心,点燃了青春里流淌的热血。志愿者老师和孩子们的相遇,是彼此的幸运。备课的焦虑、上课的严肃、跟孩子们玩耍的开心、分别的难过、每一种感受都在老师们的心中。笑也一起、哭也一起、一起玩耍、一起拥抱,这一份份回忆印刻在所有人的心中。支教活动结束之后,队员们纷纷诉说自己的感悟收获,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的庞文博这样说道“这次支教经历让我学会了关爱和包容,学会了耐心和理解,让我明白,教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一种无尽的付出,我想有很多人正和我们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为社会做贡献,去给需要的人们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快乐,多一份知识”。
   “热忱换您真笑容,飘带连起你我心”,奉献的意义就是用一颗热忱的心点亮另一颗心,希望全社会心连心、手牵手,一同助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公益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07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语心说,与你相‘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