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尾,我社会实践小组成员前往鲁迅故居,开展本学期社会实践活动,追寻红色记忆。
“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奋斗。”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斑驳长路,一路苦难与辉煌,带领中华民族挺直了被压弯的脊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支部团员集体参观北京鲁迅博物馆,追寻支持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精神力量——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民族魂。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先生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先生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博物馆内主要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与经典文段。


(图中为鲁迅故居游览过程中拍摄的照片,薛志超摄)
随着我们小组的深入参观,我们的思绪也随着先生的过往从三味书屋到了弘文学院,从医治百姓的身体到挖掘国民的思想,鲁迅先生一生弃刀握笔,以笔做刀,将唤醒国民觉醒、剔除麻木的劣根性为己任,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倡导新文,发出无数振聋发聩的呼告,其现实意义没有被岁月磨平反而在实践中多次得证而更显其璀璨。
我们参观的那天正值雨天,天空中不断下着小雨,但是参观的人还是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大抵是因为先生的人格魅力吧,还有先生振聋发聩文字,让近百年后的我们,也发自内心的尊敬先生。不知当下的和平盛世的光景,又是否如先生所愿?
本次参观,让小组成员了解到了先生鼓舞人心的一生,也让我们透过先生的足迹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斑驳长路,是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带领中华民族挺直了被压弯的脊梁。前路已由先生和先辈们走过,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接续奋斗,走好当下的复兴之路,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要扎根中国大地,抓住今天,才能创造美好未来。唯有发扬斗争精神,练就斗争本领,保持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永远奋斗的精气神,才能不断开辟前路,成就自身价值,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此外我组成员还进行了其他学习党史了解党史的行动,比如参观二七纪念塔,了解二七大罢工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通过视频书籍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党史了解我们党的发展历史 了解其中的曲折与坎坷学习我们党发展过程中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图为参观二七纪念塔的照片和观看党史纪录片的照片,付军轩,张佳豪,金灿摄)
同组人员张佳豪这么评价这次活动,他说:“这次活动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了我们党的发展历史,让我们了解我们党发展过程中的艰难与坎坷,不仅让我们知道了当下人民安居乐业这和平盛世的来之不易,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党的伟大,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要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