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母先才是花茂村母氏陶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在乡村特色旅游的带动下,做了大半辈子陶器的他,实现了从走乡串寨的土陶倌到非遗致富带头人的转变。如今,母先才开设的母氏陶艺馆成了村里现存唯一的陶艺作坊。从传统土窑到现代电窑,从市场难觅到电商致富,在科技的助力下,今昔的生活摩擦出了乡愁。老板母先告诉团队成员,红军长征来到遵义曾在此地落脚,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极大帮助,红军在这里建立了“红色工会”,即陶瓷工人工会。花茂村的祖传制陶法与其他的制陶工艺不同,这种制作工艺一次就能成型,无需修坯。花茂陶瓷由于其制作工艺独特,现已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寻彩贵州”实践小队来到现场,亲身感受母氏陶艺非遗文化的魅力。加水、和泥、塑形,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不一会,一个个作品从小队成员手中诞生。“我的家乡用紫砂做壶,当地人用白泥做罐,虽然相隔一千五百公里,一旦上手,却是同样的感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陶艺文化能跨越山海,给人以乡愁。”队长薛启辰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