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0日,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 “苗木成长”社会实践团队,响应国家号召,走进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开展为期三天的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活动。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入户宣讲和调研、文化市集等形式,以增强当地村民对毒品危害及艾滋病预防的认识,构建和谐、健康的乡村环境。
我们的第一站,化屋村观景台。在这里,我们可以俯视化屋村的整体景象:背靠悬崖,三面环水,地势险峻,景观壮丽。从观景台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蜿蜒的柏油公路连接着化屋村与外界,周围都是茂密的森林和绿油油的田地,到处都是绿色,而化屋村,就隐藏在这片绿色之下。俯瞰着这片被大自然温柔拥抱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对即将开始的实践的期待。
初到化屋村,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房屋和田地,以及村民们脸上洋溢的质朴笑容。然而,在这份宁静之下,我们也深知禁毒防艾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每到一户人家,我们总是先以拉家常的方式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再循序渐进地介绍毒品的种类、危害以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户人家,对象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问的一些问题她都回答不上来,从这个现象,反映出对于老年人来说,毒品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需着重对这一类人群普及相关知识。接着我们采访了十几户人家,对象有青年,有孩子。对于青年,我们着重介绍了在农村常见的毒品——罂粟,宣传了栽种罂粟是违法行为,以及一些不良商家会将罂粟果作为调料品放入食品中,致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成瘾,并通过介绍清朝时期因罂粟致使国力衰微以及朝廷腐败,来体现毒品的危害性。对于小孩,通过对他们的采访,我们了解了在小学阶段,老师已经向学生普及毒品和艾滋病相关知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毒品以及艾滋病的相关重视程度。尤其是毒品,每次当我在手机短视频、在新闻中看到某某缉毒警察壮烈牺牲,就不禁流下眼泪,我们能在这样的一个“无毒”环境里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位位缉毒警察的默默付出,是他们用生命为我们筑起了“无毒”的高墙。

图为团队成员向村民讲解毒品相关内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曾玉洁 摄
除了入户宣讲,我们还精心设计了一场文化市集活动,将禁毒防艾知识融入到所表演的活动中。在文化市集中,我们设置了知识咨询站、剪纸游戏区、宣传资料发放区等多个区域,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参与。孩子们通过一个剪纸游戏,从中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可以了解毒品和艾滋病相关知识。

图为游客带着孩子参加剪纸游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宇星 摄
当夜幕降临,在村民和游客们的期待下,开始了我们为此次活动精心设计的表演。我参演的是一个有关禁毒的小品,这也是我第一次表演节目,通过小品的表演,传达出毒品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东西,它会破坏我们的家庭和睦,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要对它敬而远之,这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最后,我们和村民游客手拉手,唱起了禁毒防艾的歌曲,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禁毒防艾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文化的交融。

图为团队成员表演禁毒小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宇星 摄
在这次实践中,我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认识到了关于禁毒防艾的相关知识,更是对生命、对责任、对成长的深刻理解,体会到了成长的艰辛与美好。在实践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使我不断成长,让我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方法,在困难中保持乐观,在挑战中不断成长。

图为此次实践活动全体成员拍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艳丽 摄
此外,这次实践还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所拥有的一切。在化屋村的日子里,我看到了村民们对生活的理解。此次实践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我们的努力,哪怕只能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那也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并且在实践中我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如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感悟,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通讯员 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