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同音,万众一心。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方针政策,我们积极行动,旨在进一步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乡村的广泛应用与普及,旨在消除语言障碍,促进社会交流,满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求,并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7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同心耀中华,推普助振兴”实践团队的成员,紧密结合当地推广普通话的实际情况,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以“推普切切,濡染四方”为主题的社区活动。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普通话的正确、规范传播,成效显著。
振兴促发展,推普助前行。在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交流的日益紧密中,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愈发显著。我国是一个多元民族、语言丰富的国家,广泛推广普通话能够有效打破语言壁垒,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促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以及经济贸易的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添砖加瓦,共赴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为此,“同心耀中华,推普助振兴”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号召,以务实的精神,紧握普通话这把开启沟通之门的钥匙,深入乡村与校园,积极投身推普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共筑美好未来。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活动启动之初,实践队员们积极联络村支书等村委会干部,并安排了对他们的深入采访与沟通,旨在全面掌握社区情况。通过与村支书的细致交谈,队员们得知,社区内的老人主要依赖方言交流,普通话使用不熟练;中年人中,除少数能在特定普通话环境下流畅沟通外,大多数人的普通话水平不标准,常混杂方言;相比之下,青年人的普通话使用虽较为熟练,但其发音仍需进一步规范。
基于上述实际情况,实践队员们与村干部紧密合作,对实践方案与计划进行了细致的调整与优化,力求做到因地制宜,确保方案更加贴近现实,更好地融入社区实际。准备阶段圆满结束后,实践队员们踏入社区,轻敲居民家的门扉,将知识之光播撒至每一户。他们与社区老人展开了温馨的交流,详尽阐述了此次推广普通话活动的宗旨与重要性。交流中,队员们细心察觉到老人们在学习普通话时面临的困扰,主要集中在平翘舌音及前后鼻音的混淆上。于是,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耐心细致地逐字逐句为老人们纠正发音,态度严谨,力求精准。
除了面对面的教学活动,实践队员们还成功举办了普通话推广交流会。他们巧妙地运用游戏作为媒介,结合语音语调的讲解,将普通话的基本知识与标准发音以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大众。现场氛围热烈,居民们踊跃参与互动,彰显了他们对普通话学习及应用的浓厚兴趣。此次社区推普活动成效显著,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居民们纷纷表态,将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学习并多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后续的推普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还促进了普通话的规范应用与广泛传播。
“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推广普通话,是实现人民富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在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使用统一规范的国家语言文字成为发展的前提与必然需求。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同心耀中华,推普助振兴”实践队,应秉承孔子“雅言”的传统,遵循“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工作方针,依托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与满腔热忱,强化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深入学校与乡村,为推普事业添砖加瓦,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我们致力于推广普通话,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推普之花遍地盛开,为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社会贡献青春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