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响应国家基层治理号召,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探青宁”实践团聚焦南京市青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深入江北新区大华社区、鼓楼区南秀村社区、秦淮区中山坊社区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与专业分析,探寻社区发展优化路径,展现青年担当。
团队介绍:扎根专业,服务基层
团队由艺术设计、动画、艺术学理论等专业师生组成,以“调研+设计+赋能”为主线,依托专业优势挖掘社区建设痛点,提出兼具创意与可行性的优化方案。
实践过程:步履深耕探真知
一、大华社区:网格驿站再升级
调研发现,大华社区在开展儿童与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方面已卓有成效,在青年友好方面,目前正以“网格红色驿站”为基点,通过提供青年夜校、寒暑托班等服务社区青年家庭,但存在功能定位模糊、青年参与不足问题。团队建议增设青年创客角与共享活动空间,提升空间吸引力。
图1 大华社区调研纪实
图2 大华社区访谈纪实
二、金银街:业态融合破困局
在南秀村社区金银街,团队走访咖啡店、非遗手作等商户发现,街区存在业态割裂、宣传不足等问题。结合商户等社区青年的需求,团队提出打造“非遗+文创”主题青年市集、策划街区故事IP,推动业态联动升级。
图3 南秀村社区金银街调研纪实
图4 金银街商户访谈纪实
三、中山坊:对标先进引经验
中山坊社区以“青年创业+文化体验”为特色,其“政策引导+社群运营”模式为其他社区提供参考。团队建议建立青年需求动态反馈机制,提升服务精准度。
图5 中山坊社区调研纪实
图6 中山坊社区规划调研
实践成果:精炼务实展担当
团队完成《南京市青年友好型社区优化路径》报告,提出“空间活化”“品牌联动”等策略,设计3套青年活动空间样板方案,成果获各社区认可。并且与金银街商户达成街区文化节合作意向,推动艺术成果服务社区。
结语:青春绘就基层新景
此次实践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青年参与基层治理既是责任,更是机遇。未来,“艺探青宁”团队将继续以专业为笔、以热情为墨,为南京市青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注入青春活力,让基层治理之花在服务与创新中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