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济南,阳光尚浅,风中已有几分春意。3月20日,我随山东大学药学院2024级4班志愿服务队,走进历城区建鑫社区,开展“安全用药·健康随行”公益志愿活动。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药学知识的科普,更是一次温暖与责任的双向奔赴。
活动开始前,我们早早抵达社区,布置展台、摆放宣传手册与答题卡,准备迎接居民的到来。随着时间推移,社区渐渐热闹起来,一位位居民、尤其是老人们,带着药盒、疑问与好奇心来到现场。作为一名药学生,我深知药无小事,我们传递的每一条知识,都是他们健康生活的一道防线。
在“用药小课堂”环节,我向居民讲解药品的保质期识别、儿童与老年人用药误区、家庭药品储存方法等常见问题。为了让他们听得懂、记得住,我尽量用生活化的语言举例说明。一位奶奶听完后说:“我都记住啦,眼药水开封不能超过一个月!”她的笑容让我觉得,再多的准备与付出都值得。
我们还设置了“用药知识趣味答题”,居民可以扫码或填写纸质问卷参与答题,有奖互动大大提升了大家的参与热情。短短两个多小时,就有超过200人次完成答题。许多居民在答完题后仍意犹未尽,围着我们继续咨询。我意识到,这正是我们所期盼的——将药学知识变得可感、可亲、可用。
“药箱大清理”是此次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鼓励居民将家中过期药品带来现场回收,并现场指导分类处理。几位老人带来了沉甸甸的药袋,一位大爷说:“这些药放着心里总不踏实,你们一来,就放心了。”看着装满的回收箱,我体会到公益的温度,也感受到药学生的责任所在。
我们还设计了“药品分类挑战”小游戏,用贴有药品名称的纸杯模拟药品分类,吸引了不少孩子和老人参与。学习不再只是说教,而是在动手与互动中潜移默化地传递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与历城区山大路街道办事处密切配合,恰逢他们举办义诊,我们的药学知识普及与医生义诊服务相辅相成,构成了一幅“医+药”融合的社区健康图景。街道工作人员对我们的专业性与责任心给予高度肯定,并表示未来希望继续合作。
夕阳西下,居民们带着答题卡、奖品与知识满载而归。看着他们满意的笑容,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踏实与自豪。这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我们将所学投入社会、用行动诠释专业使命的一次实践。
我想,这正是志愿的意义所在:用脚步丈量民意,用知识服务大众,用青春点亮生活。未来,我们还将继续走进更多社区,把健康理念带进千家万户,在这条“药学为民”的道路上,坚定且温暖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