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一方,文蕴篆藏”实践团开展篆刻工艺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使更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了解,河海大学“在水一方,文蕴篆藏”实践团于8月13日前往南通,采访西冷印社李夏荣大师,进行为期两天的篆刻实践,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图一:实践团与李大师合影
篆刻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李大师首先从篆刻的历史文化入手,讲述了篆刻在古代的用处、篆刻艺术在古代发展的高峰以及不同的篆刻文字的区别和特点。其中,李大师着重对于大篆的的甲骨文和小篆的汉篆进行讲解,实践团成员认真详实的记录下相关的要点,对于甲骨文和汉篆的字型结构、刀法要领和章法特色有了初步的认识。经过李大师的介绍,实践团成员对于篆刻也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同时也萌发了一定的兴趣。

在篆刻这门艺术中,不同的刀法是是每一位初学者都需要掌握的。李大师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最常见的几种刀法:基本刀法中的冲刀法和切刀法,辅助刀法中的埋刀法和涩刀法。李大师讲解的过程中,在练习用的石料上为实践团成员展示了各个刀法的握笔姿势、下刀角度以及收刀细节,并让实践团成员也上手实践,同时在一旁观察他们的动作细节,及时指出了用刀的错误,帮助他们正确地练习基本刀法,为后续的篆刻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简单的刀法练习之后,实践团成员开始了自己的篆刻实践,篆刻的内容是河海大学十六字校训: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将精心挑选的印石固定在印床后,实践团成员仔细地用黑笔画上字型轮廓,随后便开始篆刻自己的作品。刻刀轻斜,指尖微微发力,缓缓将刀尖送出,指尖收力,微顿后抬起刀尖,完成一次线条的刻画。李大师在一旁实时指点,对于实践团成员的学习能力表示肯定。在每位成员完成自己的石料篆刻后,李大师又为作品进行了细致的修改。
“在水一方,文韵篆藏”文化传承实践团在本次实践中深入了解了篆刻的历史文化和基本刀法,并进行了篆刻实践。实践团成员们在这一过程中发扬了河海精神,展示了水之子的精神风貌,深深地感受到了篆刻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篆刻历史的厚
重,为日后更好的传承篆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累。

图三:“艰苦朴素”印
2023年8月14日文字作者:图片作者:黄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