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7月7日上午,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同心圆”社会实践团在庙堡村深入开展“函(寒)来数(暑)往访乡情,推普传遗助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合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桔饼的传承人进行采访,对非遗桔饼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十八大以来,非遗日益成为赓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面,成为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源泉,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成为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内容。“桔饼”也日益成为合川的重要形象代表,张伟和其妻子两位传承人,专注传承桔饼制作工艺二十余年,二人合力打造“今橘”果干品牌,致力于将桔饼工艺发扬传承。谈到学习桔饼制作工艺的初衷时,张伟说“桔饼受世世代代父老乡亲们的喜爱,早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怀。”合川桔饼已有百年历史,《合川县志》中对桔饼早有记载,桔饼早已是大部分合川人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今橘桔饼成品
图为共同观看桔饼制作视频
谈到桔饼,张伟就眼里放光,他介绍到桔饼不仅是香甜可口的零食,更具有止咳化痰、理气健脾的益处。近年来,他和妻子不断尝试创新改良桔饼口味,不断向年轻化、多元化发展,同时积极寻找培养下一代传承人,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中来。
图非遗传承人在接受实践团成员采访
“今橘”在传承非遗的同时,还有效带动了乡村振兴。近年,“今橘”桔饼年产量达150吨,原材料收购带动果农增收、制作加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有效动力。
图为桔饼制作过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走好非遗传承之路,大力弘扬桔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非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