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字,知其人”,书法是中华民族积累千年的文化瑰宝,书法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为丰富白马乡留守儿童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增强乡镇文化氛围,培养正确书写习惯,7月8日上午,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赴广安区“载忽微星梦,舵医驰白马”乡村促进队在白马乡民兴社区开展以“笔尖飘香,翰墨传情”为主题的青少年书法体验活动,让白马乡的留守儿童们了解书法的历史与魅力,切身体验感受书法的一撇一捺。

本次活动由川北医学院从小学习、练习书法的书法业余爱好者主讲,围绕“书法之源、书法之趣和书法之美”三方面展开生动教学,以图文形式讲述文字演变的历史过程、书法起源,并告诉学生们,甲骨文迄今为止已有3800多年的历史。其次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并讲解了中国书法的背景知识,包括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用途和制作方法等,又引经据典,一一解释其背后的故事和来源,现场的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

纵观古今,读书聪慧,通史增智,练字养心。实践队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笔画技法、结构规律和章法,向同学们介绍如何品味一幅书法作品之美。“要学好书法,笔画是基本功。大家一定要牢记永字八法中‘侧、勒、弩、趯、策、掠、啄、磔’的书写方法,还要掌握正确的站姿、起笔、运笔等书法要领,从而感受书法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实践队员董然说道。她之所以选择“笔尖飘香,翰墨传情”这一主题,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在学书法的过程中,感受翰墨浓香,也希望能给留守儿童乡村生活带来知识和快乐,“非宁静无以致远”,学生们在写字中也能修生养性,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养分,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
感受书写趣味,体验汉字之美。实践队员现场指导学生们感受书写书法的魅力,告诉她们“完事开头难”,书法不是一日就能成功,要坚持不懈地练字,不断提高自己。从笔划到文字,从疑惑到喜悦,实践成员耐心地讲解书法知识,亲手教学,带领学生感受书法正确握笔姿势,感受毛笔书写时笔尖带来地浓香与顿挫。二年级学生张洁兴奋地说:“第一次用毛笔写书法,今天在课上,我知道了很多书法知识,让我对书法有了浓厚的兴趣,要更努力的练好字,读好书。”

民兴社区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书法走进乡村,用这样亲切鲜活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学习书法,读懂书法背后的文化意义,陶冶学生性情,增进民族认同感。”助力学生“点亮梦想,美好成长”,通过此次“笔尖飘香,翰墨传情”书法活动,学生深切感受书法艺术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从最初文字的形成,到书法艺术的日臻完善,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书法教育一定要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美观,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让学生从小就练就一手好字,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