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马欣彤)2022年长江流域发生大规模干旱,国家提出加快构建水网建设的迫切要求。为调研县域水网视角下的农村水利工程抗旱能力,并提出可供参考的提升建议,2023年7月3日-4日,河海大学农村水利工程抗旱能力调研团前往广德市卢村水库工程管理处,卢村乡政府水利站,广德市水利局等地了解相关工作,通过访谈交流,参观学习,数据评估等形式开展实践调研。
7月3日上午,调研团第一站来到卢村水库工程管理处。实践成员与卢村水库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开展访谈会,围绕县域水网建设、农村水利工程抗旱能力调研、水库旅游、支部党建内容进行交流并说明此次实践目的。会上,水库工作人员介绍了广德水网的基本情况、广德市农村水利工程抗旱能力现状况,分享了向水利部争取到总投资66亿水库的改善建设进度。同时介绍该市依托良好的水环境和水利工程设施,搭建特色项目,推动旅游业发,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旺季时旅游人数高达50万人次。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工作人员访谈场面 周宇泽 供图
下午,实践团队与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卢村水库进行参观调研。调研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卢村水库水文站于1983年4月正式建立,1992年增设自动水位观测仪及专用通讯设备。水文观测不仅为水库提供水位、雨量、蒸发、流量的准确技术数据,更为抗旱,用水优化调度起到重要作用,还为区域内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等提供了可靠水文资料。参观结束后双方共同签订了河海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协议。

图为调研团参观调研卢村水库 林金蓉 供图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广德市卢村乡的水利抗旱情况和经验成果,7月4日上午,河海大学农村水利工程抗旱能力调研团来到卢村乡政府水利站,并在陈钢站长的接待下开展了关于县域水网视角下的农村水利工程抗旱能力调研的实践访谈活动。陈钢站长围绕卢村乡政府水利站基本情况、水利抗旱政策、抗旱措施及其实施情况、抗旱工作难点问题以及抗旱过程的典型成功案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通过此次访谈,实践成员了解到水利站的人员构架,针对2022年的重大干旱事件卢村乡政府出台的几项具有高操作性的预案,广德市甘溪村把推动落实抗旱减灾工作列为重点的优秀案例,让实践成员进一步感悟到加强公民自主性,才是防洪抗旱工作进步的核心之处,河海学子应该通过自身力量积极推进防旱宣传和抗旱宣传。
此外,调研团队还充分领略到党旗飘扬在第一线的党建魅力。卢村乡党组织充分利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组建抗旱志愿者队伍,切实下沉到抗旱一线,带动更多群众主动参与抗旱,并充分挖掘党员干部的抗旱先进事迹,营造“学有榜样、行有示范”的良好范围,为抗旱凝聚组织力量,筑牢组织堡垒。

图为调研团成员重温入党誓词的照片 林金蓉 供图
7月4日下午,河海大学农村水利工程抗旱能力调研团的最后一站来到广德市水利局进行实践访谈。访谈中调研团主要围绕水利局的基本情况、预案政策、资金流向、2022年暑期重大抗旱事件成功应对典型案例以及水利工程抗旱韧性评价各种指标等方面对该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据王科长的介绍,对于2022年发生的重大干旱事件,广德市水利局针对性出台的广德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广水124号预案等使广德市基本上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饮水、灌溉、断水缺水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应对旱情所筹集的600万资金中,550万用于饮调水,50万用于购买相关的抗旱设备,有效地缓解了旱灾对农业等各个方面的人民生活的影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水利工程抗旱实践中 仍有许多难点痛点有待解决,例如地势原因带来的自然水缺乏问题。
随后,结合广德市水利局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以及提供的相关数据,调研团队围绕水利工程的压力、状态和响应三大方面从准则层和指标层,进一步地评估了现有水利工程下的防洪抗旱能力。

图为调研团与接待人员的合照 周宇泽 供图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抗旱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此次实践选取了长江流域中具有抗旱代表性的广德县域进行实地调研,不仅使队员们亲身了解到农村水利工程抗旱能力现状与水库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后期基于PSR模型的农村水利工程抗旱脆弱性评价体系提供实例。未来,河海大学农村水利工程抗旱能力调研团将继续开展面向各地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满足“水之子”建设家乡,服务社会的热情,坚定传承治水兴邦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