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学子三下乡:走访芦柑新种植模式践行者
作者:任华晴 来源:永春芦柑科技小院
2023年7月3日-7日,福建农林大学联合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组建的科技小院服务乡村振兴专项活动服务队在泉州市永春县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赴泉州市永春县永春芦柑科技小院“三下乡”实践队在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永春芦柑科技小院责任专家王平、永春县农技协理事长、高级农艺师张生才、秘书长潘文笔的带领下深入吉鸿升生态农林有限公司柑桔场走访调研。公司负责人暨新绿芦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甲辰,并作为“农村科普带头人”的他,兴致勃勃地为我们分享了创业历程以及生态种植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
郑甲辰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名芦柑种植大户。一场突如其来的的黄龙病使芦柑生产遭到重创,导致不得已去外地经商谋生。虽是做起了超市生意,他仍然牵挂着湖洋镇的芦柑产业。2010年春,当得知家乡永春无病毒苗木培育成功的消息,他 毅然决然弃商从农,回到了老家湖洋镇承包土地重操旧业——种起了芦柑。他勇于先试先行,率先采购了一批无病毒苗木,积极向专家学习并掌握芦柑种植新技术模式。经过十几年的追求探索,郑甲辰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善于积累总结经验,还将自己的栽培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热爱柑桔产业的果农,示范带动他们走上致富路。2018年,郑甲辰被评为县级农村科普带头人。同时,他的柑桔果园也被纳入柑桔新种植技术——永春模式示范基地。
郑甲辰还告诉我们一些创新性方式方法,就是在适当时候,适当的留果,可以达到以果压梢,预防日灼的效果。此项举措既能省工省力,又能减少经济的投入,可谓一举两得。大家纷纷对郑甲辰竖起大拇指。
在果园观摩过程,队员们发现了芦柑果树周围并未喷洒除草剂,杂草长得非常旺盛,这难道不会影响芦柑的长势吗?奔着我们的问题,郑甲辰自豪地说,生草栽培是一种成功的果园管护的秘诀,这样可以使土壤不会暴露在阳光下,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水土流失,维护土壤基础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加大果率,提升品质。同时,果园的生草也不是让它放任生长的,对于过高的草儿是需要在9月份进行人工采割,控制在20公分左右高度就行了。采割起来的杂草自然覆盖在果园里,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王平教授也告诉我们,在9月份底清除果树周围的杂草,能够防止因土壤水分过多,有利于后期果实糖含量的积累,进而提升果实的品质。
回想郑甲辰一路走来以芦柑为友的故事,总觉得只要选准前进的目标,应该不忘初心,始终坚持自己的努力方向,迎难而上,用智慧和大无畏的毅力去夺取胜利。郑甲辰恰恰就是这般的人。他凭借一个人的成功去推动大家的成功,名副其实地获得了大成功!郑甲辰,好样的!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09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感悟时代新风,探寻红色旅迹
- 池州学院赴安庆“传承红色基因,宣扬红色新风”实践团,前往安庆红色打卡地,领悟时代楷模精神,并宣扬红色风尚
- 大学社会实践 07-09
- 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三下乡
- 为了进一步引导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以学促进,知行合一,“倡君子之风、行君子之道”,做到“理论同实践相牵,理论同实践相连”,集美
- 大学社会实践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