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学子三下乡之黄梅县:一针一线挑动千年绣艺之美
作者:赵鑫 田李星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一针一线挑动千年绣艺之美
(武科大网讯 通讯员 赵鑫 田李星)当谈及刺绣,我们常会想起母亲手中的十字绣。这项技艺最早于14世纪由中国传入土耳其,再经意大利传播至欧洲,从宫廷到民间,成为一种流行的手艺。然而,中国也拥有独特的“本土十字绣”,即黄梅挑花。
这项传统工艺源自湖北省黄梅县,图案精美、色彩绚丽,展现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2023年7月8日,武汉科技大学信息学院暑期实践团踏入挑花的发源地——黄梅县,揭开这一绣艺的绚丽面纱。让大家一同穿越时空,探寻中国本土十字绣的瑰丽之美。
午后两点,实践团队员们迈入黄梅县大学生联合会,刘雄副主席亲自引领队员们踏上挑花培训基地的征程。一进入基地,映入眼帘的是墙边摆放的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挑花作品。仿佛时光倒流,鲜艳的花朵在墙上绽放,吸引着每个人的目光。这一刻,队员们将共同领略挑花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汇,仿佛心灵在绣艺的海洋中徜徉。
紧接着,一位老绣娘陈建君向大家娓娓道来黄梅挑花的悠久历史。这项艺术别称架子花、十字挑花,在湖北省黄梅县广泛传承。据传,它的起源可追溯至唐宋时期,而在明末清初才真正成熟。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心研究与细致创作,黄梅挑花工艺日臻完美,以明快的色彩组合和精巧的图案构思,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在深入了解黄梅挑花之后,陈老师和其他绣娘们开始亲自传授挑花技艺给队员们。陈老师诠释道:“刺绣是双面之美,针走双面方为刺;而挑花则是单面之巧,针走单面即为挑。” 从布艺上的主花开始,先用白线在青布上勾勒出轮廓,在布的核心位置下针,随后每三根纱巧妙地挑起一针。除了首针之外,整个制作过程中无法察觉接头的存在,彰显着黄梅挑花的精湛技艺。
队员们齐聚一堂,全神贯注地投入练习。有趣的是,某些同学调侃地说,这场景让他们不禁联想到“张飞绣花”,仿佛在幽默地展现这群年轻人矛盾而美好的一面。
陈老师回溯岁月,讲述了自己从童年时光就开始沉浸在挑花艺术的世界中,一晃眼已经走过了五十个光阴。从曼妙活泼的小姑娘到如今沧桑婉约的老绣娘,挑花仿佛拥有一种神秘的魔力,使她在疲惫的身体中也能乐此不疲。每当陈老师想起那些曾经缔造的精美艺术品,她的双手仿佛挥洒着岁月的韵律,永不停歇。
挑花不仅令黄梅县成为刺绣之乡,也为社会上的女性提供很多的工作岗位,给留守在家的妇女提供了经济来源。正是这些女性坚持了一辈子,把非物质手工艺品传承了下去,才成为了如今的“黄梅挑花“。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09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深入茶园农户,寻找抗旱良方
- 深入茶园农户,寻找抗旱良方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赴泉州市安溪县茶园诊疗实践队,前往西坪镇开展调研和考察。 - 大学社会实践 07-09
- 守护红色根脉 传承红色基因
- 7月2日,合肥学院城市建设与交通学院“传星星之火,忆百年党恩”志愿团于上午7:50分,同学们在高山中学校门口集合完毕,前往参观太平
- 大学社会实践 07-09
- 感悟时代新风,探寻红色旅迹
- 池州学院赴安庆“传承红色基因,宣扬红色新风”实践团,前往安庆红色打卡地,领悟时代楷模精神,并宣扬红色风尚
- 大学社会实践 07-09
- 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三下乡
- 为了进一步引导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以学促进,知行合一,“倡君子之风、行君子之道”,做到“理论同实践相牵,理论同实践相连”,集美
- 大学社会实践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