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日,厦门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稼穑青春,‘习’以为康”三下乡实践队抵达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为践行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实践队深入屏南县村落和山野间,以实地考察,聆听讲解,深入参与,视频拍摄等方式探寻屏南民间青草药文化。同时,本次实践队邀请到了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杨成梓教授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特邀指导,一同弘扬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
上山采药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翘琳供图
了解草药之丰
屏南县素有“中国本草养生文化之乡”之称。在实践队探访的过程中,成员们现,路边的草药摊随处可见,房前屋后也常见中草药栽植。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能对药膳有所了解,在与当地药房沟通中了解到目前结合当地地理生态情况,预计屏南县中草药资源种类至少达1200种以上,而这其中有药膳用途的就有400多种一路。从街边、山村到田间地头和山野,实践队的成员们在老师与当地村民的带领下,不断认识新的草药,如盐肤木(当地习称乏力草,音译,下同)、长梗黄精(黄精)、扛板归(蛇倒退)、细叶鼠曲草(天青地白)、积雪草(老鸦碗)、萱草(溪荜茇)、蓝花参(金线吊葫芦)、香茶菜(铁菱角)、菰(茭白)、牡蒿(碗头青)、五岭龙胆(九头青)、蕺菜(鱼腥草)、六月雪、异叶茴芹(八月白)、沼生垂头蓟(水蓟)等等,收获颇丰。
杨教授在讲解药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阙文杭供图

同学们在寻找药膳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阙文杭供图
增加草药之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途中杨教授介绍了不少当地的中草药资源,在其介绍中,成员们了解到:
如盐肤木因其果实内含有丰富的盐而得名,根、叶、花、果均具有药用价值,同时寄生于其叶上的虫瘿,即常用中药“五倍子”。当地民间常以根(乏力草)用于炖脚蹄等作为药膳,具有滋补和缓解过度疲劳的作用。长梗黄精因其总花梗长度为其他同属种类的2倍以上而得名,其根茎有滋润心肺,生津养胃,补精益髓的作用,是中国特有的中草药。当地民间与其同属的另一种“多花黄精”均作为黄精药用,是药膳常用品种,生用或酒制后用。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中药通常均呈现多靶点,多通道的作用机制。单味中药本身就含有多种成分,且在中医多用复方治病,如此,有效成分就更为复杂多样化,因此中药在产生药效的过程是极基复杂而特殊的,也提醒在中药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更为谨慎。同时,通过杨教授对于白花蛇舌草的详细介绍,成员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也意识到对于中药中特殊化学物质提取,系与未来医药事业发展相关。作为新时代医学生,不应只关注跟本专业的内容,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中也要学习传承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发挥中医药作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杨教授在讲解药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阙文杭供图
同学们在采摘清洗中草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阙文杭供图
践行草药之用
为了将中医药文化智慧与本次实践经验加以转化,成员们在学习了解中草药相关作用后,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亲自采摘,搬运,切洗,制作药膳。在一步步制作过程中感受到“药食同源”的理念,加深了成员们对屏南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的了解,对于未来医药研究的学习方法有了进一步思考,在中西医优秀文化学习中挥洒自己的青春热血。
同学们在寻找药膳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茂洋供图
杨教授带领大家采摘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茂洋供图
杨教授在讲解药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阙文杭供图
带队老师进行药膳挖掘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茂洋供图

同学在制作药膳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蔡舒珊供图

同学在制作药膳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蔡舒珊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