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建岙秘辛往事峥嵘路,勇踏红色文化传播新征程
作者:何宇骁
为践行对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7月3日,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乡”约盛夏 红浪翻“甬”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了位于海曙区的建岙村。作为抗日战争时期 “红色保垒村”,建岙村是浙东解放历程中的核心地带,至今尚存中共四明地委旧址、中共鄞奉县委旧址、“建岙妈妈”故居等7处革命史迹点,是我们了解鄞奉地区抗日故事的重要基地。
建岙村里还传颂着“建岙妈妈”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村里有一位妇女叫钟仁美,她虽家境贫寒,有时靠借贷度日,但她却把两个刚成年的儿子先后送进了革命队伍,她的家也成了党的地下工作秘密联络站。在后来的日子里,她还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十多位同志的生命安全。当年的革命者亲切地称她为“建岙妈妈”、“革命妈妈”。1952年,宁波专员公署给她送来一块大红匾额,上书“不避艰险,支持革命斗争”的大字。解放后,她也一直生活在这个小山村里,谁家有难都会出手帮一把。1982年去世后,村里人在她的故居屋檐下挂上一块纪念牌,记录她的生平事迹。
沿着下唐狭长的村道不断深入,中共栎社区委旧址、周飞米店、建岙妈妈故居等次序映入眼帘,在一堵高耸的马头墙下的石库门边,还有一块上书“鄞奉县警卫队、鄞县警卫队旧址”的牌匾。整个村庄大体保存了旧有的结构布局,漫爬苔藓的青砖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游览完建岙村的红色景点之后,小分队的成员们分组与村中居住的老人进行了细致的采访对话,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了建岙村红色文化传播发展的历程,也切实体会了建岙村村民生活状态数十年的深刻变化以及他们对建岙红色文化的强烈自豪感。
下午,在讲解员唐亚凤奶奶的带领下,小分队成员一起参观了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榠楂祖庙以及唐氏宗祠等地。陈列馆是一所学校模样的民国建筑,那里原是所学校,曾经是“中共四明地委”“中共鄞奉县委”秘密驻扎地,内里陈列着十余位牺牲在梅园建岙一带的烈士照片和画像,以及先辈们当年闹革命时使用过的一些实物。
“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后,前来参观、游玩的人更多了。”村支书唐建仁如是说。建岙村生生不息的红色精神早已融入每个建岙人的心中,成为不可磨灭的家乡烙印,而如何传承建岙的红色故事、发扬革命先辈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也已成为你我青年共同的时代责任。
“乡”约盛夏,红浪翻“甬”,我们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