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们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学习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方法,见识最新的低碳科技发展成果,
感受到自然公园生态的魅力,提升环保意识,丰富我们的环保知识,深入地理解和尊重自然,传播法治思想。2023年7月8日,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碧水杭城韵,绿色长征行”实践团赴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进行调研和采访。
中国湿地博物馆早上9点,团队成员到达中国湿地博物馆,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中国湿地博物馆前合影)
在老师的带领下,成员们进入馆内参观学习。
中国湿地博物馆是以湿地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于一体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
通过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展示世界丰富多彩的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探素中国典型湿地的奥秘、剖析湿地面临的问题和威胁、介绍全球湿地保护行动,尤其是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中所取得的成就,包括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成就,向观众展示湿地之美,音及湿地知识,得导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认真阅读博物馆介绍)
接着,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们普及湿地知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们讲解)
并给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普法小课堂。
(图为成员与小朋友们互动)
生态文明意识作为当今人类社会最高形式的一种文明意识,综合体现了人类意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实践团成员通过发放问卷来获知游客生态文明意识。同时还为参与活动的游客赠送环保主题的小礼品,让大家更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游客发放问卷)
参观完博物馆后,成员们来到了西溪湿地公园。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以“一曲溪流一曲烟”闻名的西溪,古称河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为“杭州三西”。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市区西面,这里环境清幽、水道纵横,是城市中少有的天然湿地,有“杭州之肾”之称。是中国首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蕴涵了“梵、隐、俗、闲、野”五大主题公园文化要素,分区特征为“南隐、北俗、东闹、西静”。西溪文化的精髓是“一园五地”:洪园、越剧首演地、词人圣地、水浒孕育地、文人逍遥地、民俗浓缩地。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前合影)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选择调查湿地的重要原因。狭义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 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目前,我国湿地破坏严重,公众湿地重要性意识缺乏。因此,调查湿地的特征功能、研究学习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宣传湿地重要性的生态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团成员在公园里进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宣讲。

(图为成员宣讲)
湿地是地球之肾,我国是湿地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之一,现有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有着类型多、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
经过此次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们对湿地的重要性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相信在未来,成员们会更加积极的投身到环保事业中,我国的环保事业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