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折翼天使,让他们不再孤独

作者:苏慧钰 来源:安师“为爱一起奔跑”志愿服务队
世界上的人,每一个,都总是很不一样。
会有着不同的长相,不同的过往,也会有着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认知。基本说来,当一个人成长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长大过后,自己的内心也会比较的丰盈,而如果一个人从小不曾被接纳过,成年后却就会比较缺爱。
而一个特殊的人,在人群中,也总是很容易能够被认出来。
今天“为爱一起奔跑”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就继续来到安阳晨星康复医院进行社会实践,来继续陪伴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在等待孩子们康复训练的时候,一位脑瘫患儿的家长在与我的聊天中谈到了对于孩子以后上学可能会面临班级同学的歧视而表示担忧。这一点引起了我的思考,所以作为一名师范生,将来我们可以教会孩子“尊重”,尊重每一个和我们不一样的人,不嘲笑、不霸凌、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也不用怜悯的心态去施舍、救助他们。而是把他们当做普通的孩子去看待、去交往,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当你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时候,也许就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会让你有和他们成为好朋友的欲望。
“这世上最难治的病,是穷病”这句话,在中国社会,到底还是适用的。残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昂的费用让许多家庭望尘莫及。有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留置家中,有的将孩子送回农村,有的送往普教学校又被开除,只有很少一部分,被送往正规的特殊教育机构和康复治疗中心。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考验着这些家庭,这些“特殊孩子”,成了一个家庭那片漆黑的夜,一个不可言说的污点,而他们发出的微微光芒,就像是上帝和这些家庭开的玩笑,对于拥有着这样一个孩子的家庭,连他人的同情,都是一种伤害。
很多人说不歧视残障儿童,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深入到这样的组织机构去了解、去帮助,又有多少人能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真正的接纳和尊重?
特殊教育行业体系不完善、特教专业冷门、特殊群体被边缘化、传统观念因问题儿童而对父母的偏见,这才是如今社会的真实状况。值得庆幸的是,在我这几天的实践的这些日子里,我发现随着现代医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正视孩子的这种先天缺陷,并且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将孩子送到正规的机构去进行康复训练和接受教育,这些孩子的命运将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清晰光明。
愿每一份善意都有足够的勇气,愿每一个孩子都不必在孤单中长大。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14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人生三部曲”社会实践团劳动体验系列——跳蚤市
  •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团委学生会“归雁成行,助力乡
  • 创飞科技实践团:开展团建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 坚守志愿之心,不负青春韶华
  • 7月14日,安阳师范学院“七彩圆梦”魅力甲骨乡村振兴推普支教团在安阳市东风乡大坡小学举办“弘扬红旗渠精神”先进事迹朗读比赛
  • 大学社会实践 07-14
  • 踏实迈进|“月硒”社会实践二队前往徐闻县迈陈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