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思语)7月14日,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授人以渔,鱼跃蓝溪口”达人学社芙蓉学子暑假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怀化市沅陵县蓝溪口村开启第五天实地考察调研。为深入了解蓝溪口村的产业发展,在经过前四日的16个大组走访调查后,调研团队选择走访村内的黄桃种植大户。
图为调研团队成员乘坐公交 通讯员 吴思语 摄
本次进村,调研团队首次体验了沅陵的公共交通,深入感受了沅陵县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以及给周围村民带来的交通便利。据沅陵县交通统计,沅陵县有沅陵县城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和沅陵县飞达公共交通有限公司2家公交公司,113台公交车,其中79台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路线跨越县城至周边村落。
图为村内建设的蓝溪广场的红色驿站 通讯员 何可 摄
图为路边宣扬传统文化的建设 通讯员 邹梓睿 摄
蓝溪口村有公路贯穿其中,行走公路边,肉眼可见的干净整洁的书屋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优良品性“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解读。据了解,蓝溪口村近年聚焦“美丽村寨”示范点创建,在县、镇两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县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全村完成入村主要公路提质改造、背子溶至戈冲湾通畅公路800米硬化、入户路500米硬化,修建420平方米标准篮球场,1处农家书屋、2处停车坪、1处小广场。
除此之外,蓝溪口村大力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解决环境卫生突出问题,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有力推动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在调研团队前四日的走访调查中,也了解到村委会会对村民每家每户的门前垃圾进行管理检查,对路边的垃圾也会拍照调查乱丢现象。致力于规范村民的丢垃圾行为,建设“美丽村寨”
图为团队成员与田家组组长对话 通讯员 吴思语 摄
在村委委员张艳介绍中,种植大面积黄桃的村民田启付家属于田家组,田家组在蓝溪口村内河边组与后山组的划分中属于河边组,地理优势条件更好。调研团队最先与田家组组长沟通田家组的情况,了解到田家组有许多空心房以及户口迁出去的原村民,村内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在村内的都是孤寡老人,平时村民们也就在自己家里活动。据多位村民讲述,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偶尔卖点鸡鸭和自己种的蔬菜以及养老金和政府、社区补助。对于村内人口流失现象,村民无奈地表示:“也许再过十几二十年,这里就逐渐消失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留住乡村,才需要现在的振兴乡村,更需要年轻人回来。

图为村民田启付向调研团队介绍黄桃 通讯员 何桥成 摄
之后湖师大生科院“授人以渔,鱼跃蓝溪口”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在张艳的带路下前往村民田启付家中。调研团队在与田启付的沟通中,了解到田启付家中约种植几十亩地黄桃,与田家组中另一户村民家合起来共有一百多亩地种植黄桃,在全村中种植面积最大。田启付家中情况和村内普遍情况差不多,子女都在外打工,黄桃种植都是她一个人在负责。聊到黄桃能够卖多少钱时,田启付说“这个是不定的,去年大概市场是七八块一斤,我们的黄桃大的有半斤,小的就三四两。”对于一棵树上的黄桃数量也是没有控制的,因为田启付不懂黄桃种植技术也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她,通常一年也就施一次有机肥。四月就开始给黄桃套袋,那个时候桃子还没成长起来,在其他村民评价中,种出来的黄桃味道偏淡,不像其他地方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合理管控,根据地区气候环境规范种植,划分套袋、施肥等时间次数。而且因为没有销路,黄桃只能销往就近的县城,并且因为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加工技术,只能出售价格不高的鲜果。
“我们当然是希望能有技术人员指导,但是没钱也没办法嘛,就只能自己种种。”田启付面对调研团成员的询问无奈地回答道。
农产品的种植需要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而在这次走访中,调研团队也了解到蓝溪口村产业发展中的不足点,村民种植的规模不小,但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种植缺少科学技术的指导和完整产业链,加上村内产业散乱,种类繁多,因此每个产业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这些问题需要每一个村民和村委会来共同解决,吸引人才回流,引进人才传授技术,形成大的品牌,这个过程长途漫漫,但在所有人齐心努力下,一定能看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