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振兴乡村经济,繁荣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游”美丽乡村,6月28日至7月2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地域寻宝特攻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陆续赴漳州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白塘村、镇海村、港尾镇浯屿村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实践。此次调研实践调研团队队员走访了当地的村民、当地的企业家、当地的村党总支书记。在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乡村发展状况的同时,实践调研团队队员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和淳朴,也形成了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路。
挖掘滨海自然资源,推动乡村企业发展——白塘村 白塘村地处中国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隆教乡,是漳州滨海古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和省级重点项目白塘湾国际旅游度假城所在地。白塘湾自然风光优美,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当地的服务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6月28日,实践调研团队来到白塘村并采访了当地的餐饮店老板、民宿老板和乡村企业家。实践调研团队首先来到了当地较为出名的餐厅,与该家餐厅老板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得知,当地海洋资源丰富,海产品的品质高,新鲜而味美。因此,白塘村内开设许多海鲜大排档等餐饮饭店。
之后,实践调研团队队员对白塘村当地的乡村企业家进行简单的采访,在交谈的过程中实践调研团队得知白塘村因为受火山喷发影响,所以村中的土壤、水质富含人体所需的硒元素,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水产养殖业为主。白塘湾水中所富含的大量元素也为他的养虾产业提供了较大的竞争优势。同时,由于白塘湾属于海湾,因此风浪较小方便渔民出海作业。这样的自然条件优势促进了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近年来,白塘村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民宿产业的发展,当地的经济不断发展。在调研过程中,实践调研团队发现当地民宿风格较为一致,民宿特色不足。为避免同质化,应当不断创新,依托本地的自然资源,只有把乡土风貌、特色文化和现代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民宿更有特点,让游客更有记忆点。乡村民宿应该在乡村整体发展中绽放异彩,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
图1为实践队和白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鹏(第二排左二),隆教畲族乡团委书记钟博翰(第二排左三)合照
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助力文旅融合——镇海村 镇海村地处中国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隆教乡。镇海村三面环海,背靠青山,当地的村民纯朴,热情好客。起初镇海村只是临海的小渔村,当地村民靠简单的出海打渔为生。而现如今,镇海村已经成为了知名的旅游景点和网红打卡点,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历史遗迹将该地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建设美丽乡村。镇海村除了有被誉为“厦门的小垦丁”的镇海角之外还有着明代福建沿海抗倭御敌的重要卫指挥所之一的镇海卫古城。这里的城墙全部用石头砌就,依山临海,如出水蛟龙。
实践调研团队队员在走访镇海卫古城时,能够看到古城门,感受到镇海卫古城浓厚的历史气息。为了深入了解镇海村,实践调研团队队员们访谈了当地的村民。当地村民表示,近几年镇海村旅游业兴旺,带动了当地餐饮业和民宿行业的发展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推动了乡村建设的发展。应当深入挖掘乡村中的历史文化,因地制宜,立足乡村实际,把乡村文化和现代文明要素和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结合起来。
图2为实践队在镇海村村委会与村书记黄少远进行座谈
深耕红色文化,助力文旅融合——浯屿村 浯屿村是福建漳州龙海港尾镇的一个小渔村,宋时便开始形成村落,总面积约0.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五千多人。为了深入了解浯屿岛的情况,实践调研团队与岛上的居民、浯屿村党总支书记进行深入交流,实践调研团队队员了解到浯屿岛是个军民合住的岛屿,还是是个革命老区。在浯屿岛石碑公园碑公园旁的军民娱乐文化中心,沧桑斑驳。墙壁上还镌刻着“同守共建,镇守海疆”、“为人民服务”的字,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实践调研团队队员向村民询问起浯屿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时,他们的脸上充满自豪个个对红色娘子军赞不绝口。岛上的百年榕树园记载着浯屿抗战日寇的历史,成了浯屿村民们的守护神。
深耕红色文化,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探寻革命遗址、历史照片、珍贵文物等红色富矿,组织专职讲解员现场宣讲红色故事,搭建起红色课堂。发展红色旅游,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加强红色旅游与绿色、古色等其他旅游资源融合。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生态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串点成线规划红色旅游景点。
图3为在浯屿海岛博物馆内村书记钟东升为实践队讲解抗战女兵的故事
图4为实践队在浯屿博物馆与村书记钟东升合影
挖掘乡村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在行动 此次调研,实践调研团队感受到了白塘海湾的优美,白塘湾的古火山口和海底兵马俑,也感受到了镇海古卫城悠久的历史和浯屿村红色的革命记忆。
在经济上,三个都是滨海村庄,农业主要都是以水产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村民都以出海打渔为生,当地相关部门应利用好这样一些自然资源并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示范推广等方式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打造出属于当地的特色产品。如今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相关的服务产业也都发展了起来,村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了不少。实践调研团队建议乡村应结合实际情况来优化乡村旅游区域的整体布局,强化乡土风情,乡居风貌和文化传承,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群聚化发展。在调研期间,调研实践团队制作了相关的宣传推文发布到了公众号上,帮助当地进行旅游宣传,得到了积极的效果。当地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公众号,发布当地旅游路线、文化活动、自然景观介绍、历史解说相关的推文以此来进行宣传,并依托当地本身的农产品和旅游资源来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
图5为实践队在白塘村举办的画展
在教育方面,此次调研之前,调研实践团队就已经来到白塘村并于当地的白塘小学展开了支教活动。在此期间,实践调研团队不仅在六一儿童节时为白塘小学的同学们举办了游园活动,还在白塘村布置了白塘学生的作品画展。实践调研团队很高兴能够通过举办画展这样的形式,来让白塘村民看见白塘小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喜爱;同时举办这样的活动也增加了白塘小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实践调研团队建议当地应该多多举办类似的活动,以此来增加村民对自己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的认证不仅仅局限于风景,而是转变为了深度参与并充分感受旅游目的地的模式。更多的游客选择在旅游期间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和参观文博场所。由此可见,加强融合创新,才能更好的满足消费升级带来的新需求。要进一步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点,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旅游的线路设计、讲解体验。其次,还要推动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等提升升级,形成更多服务品质和文化体验并重的文旅产品。加强创新才能赋能文旅融合,满足不断增长的多元消费需求。
实践调研团队将和白塘村、镇海村、浯屿村长期保持联系,帮助乡村利用好自己优越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进一步开发旅游业,完善村中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加强创新。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高水平融合,建设宜居宜游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