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中老铁路发展历史,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的重要指示,了解中老铁路对中老两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深刻思考,兰州交通大学“实践创新,助力未来”老挝实习实践团联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师生来到云南磨憨实地考察,对当地铁路发展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7月18日上午七点,全体师生来到昆明火车站合影留念。随后出发前往磨憨。本次实践活动共分为4个实践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名老师四名队员组成,小组之间相互合作学习,在本次实习活动结束之后由各组组长进行成果汇报,可以通过小组Vlog视频、个人展示风采、研学旅途感悟等方式进行最后总结,结束此次实习实践之旅。
下午一点左右实践团抵达磨憨火车站,大家在火车站附近的普洱基础设施站召开“寻访中老铁路”研学实践活动的启动仪式,和普洱基础设施站团支部书记杨雄一起交流学习,了解当地铁路人的拼搏精神,杨书记说道,当地铁路线上的工人有七成以上是青年,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只有扎根祖国大地“自找苦吃”才能为自己增长才干,为国家贡献出一份价值。大家在会上积极介绍自己,让彼此有更深的印象。在会议最后,土木工程学院铁道系教师赵文辉老师向普洱基础设施站赠送黄河母亲像礼品,感谢普洱基础设施站为全体师生提供宝贵的实践机会,杨书记代表普洱基础设置站向土木工程学院赠送站徽,感谢兰州交通大学为铁路提供大量优秀人才。
启动仪式结束后,杨书记带领大家来到维修区内参观考察,亲切地给大家介绍区内文化特色,从路边的标牌、地标建筑到区内的傣族特色建筑,无不体现着中老和谐,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涵。同学们收获颇丰,不仅了解到这些建筑的外在特点、设计原理,更理解其中的精神寄托。中老铁路的建设,是合作共赢的关系,既体现我国友好的对外交流政策,更体现我国对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视。
随后下午四点左右实践团来到傣族村落,走访当地居民,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当地傣族同胞也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眼前傣族同胞仍然过着朴素的田园生活,但是这里的傣族村落将在不久之后将成为中老边界经济发展中心,四川师范大学的孙红林老师为我们介绍这里的人文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孙老师说道,我们现在正是这里发展历史的见证者,随着中老两国不断合作,这里的繁华是必然的,这里是经济交流必要的纽带。两校师生为这里的孩子准备了一些书籍和营养品,给当地傣族同胞带来关怀和问候。
通过一天的实践活动,实践团的成员对于中老铁路发展的历史渊源、发展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在磨憨站附近的研学考察也揭示了中老铁路建设为我国边界地区人们带来强大的经济动力,并且同学们深刻认识到铁路也是扎根这里的铁道人的精神象征,不畏艰险,只为建设祖国边疆,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铁道人珍贵的精神品质,需要同学们去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