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画笔之前,摹非遗之美
碳精画也叫碳粉画、炭精画,是一种民间流传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碳精画通过使用碳粉和专门的工具在纸上进行绘画创作。其具有较高的创作自由度。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层次和质感,而且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同时基于碳粉的特性,碳精画的保存时间非常之长久。
碳精画的门槛较低、易于推广,相比于油画和水粉画等传统绘画形式,碳精画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相对简单且易于获取。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幼童,都可以在一定的指导下轻松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在实践活动中,我看到有许多碳精画“小白”能够在指导下快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并开始创作出令人赞许的作品。这说明碳精画完全可以成为一种能够广泛推广的艺术形式,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碳精画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中华瑰宝”,这样的技艺其实还存在很多,但是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今天已经面临失传的危机,解决这样的现状是刻不容缓的。而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重大原因,在我看来是国家的新鲜血液——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快,并且更注重实用性和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形式可能显得缓慢和沉闷,无法与快节奏的生活相适应;社交媒体和新兴文化形式如网络游戏、漫画、动画等的普及,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这些新兴文化形式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兴趣,而传统文化在这些领域的影响力相对较弱。比起正经端坐在桌前几小时乃至半天去创作一幅作品,更多年轻人倾向于打开手机,玩一局游戏,刷一会视频······
然而通过实践活动,不难发现:通过开展有趣的互动体验和教育活动,可以吸引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更多的兴趣。利用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的结合,在线课程和移动程序的应用,都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年轻人的生活和学习相联系,使其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纳的方法。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也需要注重创新和融合。传统的技艺和表演形式固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的需求和审美也在改变。因此,非遗传承应该注重挖掘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力,通过创新和融合,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和喜好,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潮流感。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离不开多方合作和支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活动中,许多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和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他们所提供的资金、场地、人力支持等各种资源,使得传承工作更加顺利。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来,共同努力保护和发展我们独特的文化遗产。这不仅仅是对我们历史和传统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多样性和文化创造力的呈现。
我想,碳精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是一种自我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一副绘画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故事,总能让人心生感慨。碳精画不仅让艺术创作者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帮助他们共鸣和连接他人的情感,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连接着你我,连接着世界。通过这次碳精画推广实践活动,我对碳精画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也坚信:通过继续推广和普及碳精画,越来越多的人会参与到这个队伍中来,体验艺术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自发地为碳精画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碳精画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