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8月1日讯】(通讯员:王硕)为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的红色精神,贯彻党的二十大理念,东南大学狂人阿Q队于2023年7月1日前往浙江省绍兴市鲁迅故里开展了“横眉呐喊人间路,荷戟彷徨月下窗”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个“绍祚中兴”的希望之地,实践团队深入鲁迅故里,感受和学习前辈的红色精神。通过志愿讲解、问卷调查和采访分析,进一步深化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提高当代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并对当地的旅游业和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在景区前的合影
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故土,也是他文字创作的重要泉源。在这里,昔日鲁迅嬉戏、游玩的周家新台门、周家老台门和朱家台门映入眼帘。在粉墙黛瓦、竹丝台门之间,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乌篷船在门前的小河上晃晃悠悠,仿佛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社戏》中那承载着童年记忆的船篷。实践团队成员以景区志愿者的身份带领游客们参观了鲁迅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等地,帮助游客答疑解惑,并且为他们提供志愿讲解,同时以问卷的形式对游客游玩的原因以及他们了解鲁迅先生的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进行答疑解惑和志愿讲解。王硕 摄
除此之外,实践团队成员还对景区的工作人员陈主任进行了采访,对于红色精神和爱国教育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且了解到了景区的发展历史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图为实践团队与陈主任的合影。王硕 摄
最后实践团队成员来到了绍兴市鲁迅纪念馆,走入纪念馆,明媚的阳光隔着窗户洒进来,打在鲁迅先生的坐像上,光影之间,先生的五官棱角分明,眼光如炬,面容严肃。纪念馆展示了大量有关鲁迅先生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图片影像资料和书籍实物,充分展现了一个懵懂的中国青年如何成长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革命家与思想家之一的过程。

图为鲁迅纪念馆中鲁迅先生的雕像。王硕 摄
在鲁迅的一生中,他从未放弃过斗争和反抗,他一直用生命撰写着一篇又一篇的战斗檄文,用实际行动表达着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懑。这种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去学习与缅怀。郭沫若曾说:“鲁迅是奔流,是瀑布,是急湍,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海;鲁迅是霜雪,是冰雹,是恒寒,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学习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开拓、改革、创新、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把握机遇,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东南大学狂人阿Q队 责任编辑: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