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大部署和团省委关于实施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通知要求,加强校地合作,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青年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世情国情民情。7月10日-7月23日,广州华商学院“振兴路上的茶叶香——于江慕茗”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肇庆四会江谷镇大垌村,围绕基层党建、村情调研、学农实践、乡村绘画、制作相关新媒体产品等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该团队由广州华商学院党委帮扶办申和平副教授、团委专职团干杨图珍、夏仲带队前往。团队坚持发扬“自找苦吃”的担当精神,致力于在实践中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拓展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广度、深度,真正做到扎根乡土深处,逐梦乡村振兴事业。
一、学思想,深刻把握乡村振兴内涵
(一)构建“伙伴型”校地合作,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直通车”
一直以来,学校党委、团委高度重视校地共青团结对共建、同频共振,以期实现青春与基层“双向赋能”。今年4月至6月,学校团委与团四会市委多次开展座谈会、专题会议对接洽谈“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结对工作,围绕四会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就“高校英才计划”学生兼职团干部下基层、“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暑期“三下乡”等工作活动进行周密部署,深化对共青团“三乡行动”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合作共识。
图为我校团委与团四会市委开展专题会议 7月10日下午,广州华商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于江慕茗”实践队与江谷镇结对共建项目启动仪式在四会江谷镇人民政府三楼会议室顺利举行。会上,我校团委与江谷镇人民政府、江谷镇团委就“振兴路上的茶叶香”项目具体实施内容、重点工作、宣传事宜和相关注意事项及要求展开交流和探讨,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扎实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于江慕茗”实践队与江谷镇结对共建项目启动仪式 7月20日上午,团四会市委前往江谷镇大垌村与广州华商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于江慕茗实践团突击队召开对接交流座谈会。座谈会上,团四会市委书记崔冰娜亲切询问同学们近期社会实践的活动安排及工作成果,同时对后续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崔书记指出,充分利用校地合作的资源和优势,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长期高效合作模式,才能多方位、高质量培育青年人才,实现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良性互动。
图为团市委调研广州华商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座谈会 (二)实地考察践初心,深入基层谱新篇 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交流与合作,服务江谷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至5月,学校团委组织师生两次到访四会江谷镇,开展“百千万工程”专题调研,深入走访江谷镇人民政府、大垌村村委会、大垌百亩茶园示范基地等,并就校地共建内容及助力江谷镇乡村振兴、茶产业规划发展、包装设计等开展座谈交流,推进“百千万工程”结对帮扶工作。同时深入茶园基地,进行前期采风拍摄,拍摄剪辑《振兴路上的茶叶香》系列作品先导片,打好“我是乡村新媒人”的坚实基础。
图为开展“百千万工程”专题调研时拍摄茶农采摘茶叶 二、重实践,深挖茶叶产业振兴路径(一)学农助农进行时,助力江谷清茶焕发“新”生 实践队队员走进茶园,开展茶叶采摘学农实践,认真学习采茶方法、技巧及经验,了解江谷镇独特的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状况。按照“一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标准进行实地采茶,积累实操经验,将青春汗水挥洒在田间地头。队员们来回奔忙于茶树丛中,凝神专注,体悟茶农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从传统采茶活动中感悟农耕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采摘茶叶
(二)交流体验感茶香,精挑细拣悟振兴
队员们来到大垌村茶园示范基地及村委会,在大垌村党支部李世基书记带领下,实地参观制茶工作坊,走进江谷制茶旧时面貌,感受一代代江谷茶农的传承与坚持。经过摘茶、烩茶、炒茶、烘干等层层处理后,茶中仍有微量的轻片、破叶、黄片、茶梗等。为保证茶叶高品质,手筛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作流程。队员们进一步学习江谷小叶种、青桂种制茶工艺步骤并参与实践,拣剔茶叶中的粗枝大条及黄片,深度学习了江谷好茶叶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保证茶叶优良品质,助力江谷出好茶。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制茶工艺步骤 三、建新功,新媒体赋能乡村宣传焕发生机活力(一)江谷茶香飘万里,直播间点赞10W+ 为助力大垌村产业振兴、宣传优质江谷茶叶,实践队在江谷镇政府、大垌村村委会的支持下,开启江谷茶叶云体验专场,与广大网友们“沉浸式”体验采茶、制茶,“零距离”接触乡村美景,“面对面”科普茶叶知识。实践队员们在抖音平台直播,介绍大垌村特色产品——江林茶叶。在大垌村村委会林俊杰主任的支持下,向直播间的观众朋友们展示采茶的技巧和标准。茶叶采摘后,大垌村党支部李世基书记在村委会制作工坊为大家展示萎凋、杀青、揉捻和烘干等步骤。同时邀请江谷镇农业农村办的陈开乾主任为大家进行茶文化、茶叶知识科普,为大家详细讲解江林茶的生长条件、制作工艺、口感特点等。
此次直播,时长90+分钟,同学们与直播间观众热烈互动,点赞量10W+,为江谷镇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直播活动得到江谷镇政府、团委,大垌村村委的大力支持,既助力了乡村宣传、茶叶产业宣传,又为青年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升提供有益平台,更是一堂生动有趣的“大思政课”。
图为江谷茶叶云体验专场的直播现场 (二)入户走访察民情知民困,用心“青”听写答案 为引领华商青年大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江谷镇社工邱泳淙、大垌村村委会村干部郑德华的带领下,“于江慕茗”实践队开展走访入户活动,察民情、知民困,践行“脚下有土,心中有谱”的研究方法,深入乡村基层,聆听人民呼声,以青年视角真实感受和记录江谷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展与成效。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与当地居民亲切交流,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及经济状况,仔细观察居住环境。同时,积极开展防诈骗知识及日常居家安全知识宣讲。此次走访慰问,在镇政府、村委会工作人员帮助下,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当代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和困难需求,深刻感知到身为新时代青年应用实际行动帮助老年人及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践行构建和谐幸福社会的责任和使命,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

图为实践队员们走访调研当地居民
(三)青年乡村绘画师,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一墙一文化,一路一风景,一村一风韵。为助力大垌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改善乡村人文人居环境,实践队把激活乡村文化原生“底色”、厚重“基色”、时代“特色”,凝练为乡土文化内涵,结合大垌百亩茶园示范基地规划图,在大垌村严坑小学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墙绘。从图稿设计、勾勒边框、勾画主体、填色到后期修正,队员们情系美丽乡村,将当地茶产业特色融入艺术创作和审美特色,将传统文化写进乡村故事,让艺术之美呈现在乡村大地。
图为实践队员们绘制茶园基地墙绘 (四)镜头助推农旅融合,光影定格优质产品 为帮助当地农户提升葡萄销量、增效增收,实践队来到一丰葡萄专业合作社为一丰葡萄“穿新衣”“换新颜”,拍摄“宣传大片”、制作宣传海报,用镜头记录优质农产品,打开了一条宣传推广新渠道,以实际行动当好乡村振兴的“服务员”“宣传员”!队员们还前往江谷镇绿樱庄园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江谷镇乡村振兴发展成果及现状,发挥专业技能协助拍摄宣传视频,为当地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实践队队员在江谷镇多个乡村振兴基地、不同地方架设机位,使用无人机、单反相机等设备,利用固定镜头与移动镜头等多种镜头组合方式和拍摄手法拍摄相关视频素材,通过后期精心剪辑,打造《情系茶香,青年奔赴》《奔赴乡村,智慧助农》《用青春之笔,为乡村振兴增彩赋能》等系列宣传片,通过镜头讲好江谷故事,助推茶、农、文、旅多业态有机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与数字媒体碰撞“新花火”。
图为实践队员们为优质农产品拍摄宣传照与视频

图为实践队员所制作的一系列宣传片
(五)以“微团课”颂思想,以“青年音”传伟力 为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实践队借助实践地党建资源,将青年实践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以“理论+实例”的形式拍摄“勇担青年使命,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微团课。把镜头对准乡村,深入挖掘当地的乡村振兴故事,精心选择好故事的“标本”,积累好故事的“蓝本”,打磨好故事的“剧本”,打造一节青年视角的有温度、有深度、接地气的思政微团课,从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等多个方面,多角度多维度展现江谷镇大垌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经验和重大成果,当好乡村振兴故事的叙述者,引领更多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图为微团课拍摄现场
(六)设计赋能乡村发展,助推茶叶品牌加速“出圈” 实践队“追根溯源”,聚焦茶叶生长自然条件及生长过程,上山采茶,体验茶农采摘、制茶的经历,体会一壶好茶从田间地头到桌前杯中的过程,从中获取设计灵感。通过设计茶叶产品系列包装及文创产品,用专业力量实现“设计赋能,品牌强农”,政、校、企三方合力,将无形的文化创意变成有形的文创产品,“小”设计创造出“大”财富,用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填补江谷县域地区文创产品的市场空白,既讲述了江谷茶叶故事,又展现了江谷优质茶叶,为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江谷茶品牌价值起到了积极作用。

图为实践队员设计的茶叶产品系列包装
(七)探索振兴新模式,助力高质量发展 实践队联合江谷镇人民政府、镇团委在四会市中山公园开展“高质量发展,青年在行动”社会实践成果展暨“乡村振兴,佛肇同行”江谷农产品展销活动,进一步总结“百千万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分享经验做法,探索新模式助力地方特色农业增收致富,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努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实践再深化、再提升。实践队队员用有活力、接地气的方式,通过现场展示、推荐品尝等进行宣传销售,将优质农产品推广到更多的消费者手中。同时设置游戏区与小朋友们热情互动,向街坊邻居派发礼品,现场气氛良好。进一步巩固团队实践成果,展现华商乡村“新媒人”的青春创意及青春风貌。
图为成果展和展销活动现场
广州华商学院百千万工程“于江慕茗”突击队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一线,把专业知识和青春创意带进田间地头,发挥“我是乡村新媒人”的生力军作用,用镜头记录乡村故事,用青年力量为江谷茶叶“发声”,助力江谷好茶焕发“新”生,奏响四十道弯的江谷的幸福回响。今后,实践团队将继续坚持校地共建,与四会市团委、江谷镇人民政府长期合作,继续用新媒体赋能江谷镇乡村产业振兴,跑出江谷优质茶叶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用青年力量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