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亚洲传统建材,世界上最大的环境二氧化碳收集器之一,加之可持续的原料收获与利用,使低碳足迹的竹产品替代碳密集型材料成为可能;耐用竹产品可以长时间储存碳,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寻“竹”源实践队第一站前往贡川古镇,成员们漫步在古镇中,感悟古镇历史韵味,体验古代文化的魅力。在胜利巷里,队员们见到了全国最早的笋业同业公会——笋帮公栈,它是笋帮人的精神家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是永安笋竹文化的核心内涵。

贡川笋帮公栈历经 300 多年,一脉相承,为永安笋竹产业的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笋帮公栈成为闽笋商的精神家园,是永安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的闪光点,也深深震撼着成员们。
探“竹”林永安市是国内知名的笋竹之乡,竹资源丰富,走进永安,遍地可见竹子的身影,“碳”寻“竹”迹实践队第二站前往竹林,近距离接触竹子,见证它们的生长过程。

在观赏竹子的美景的同时,实践队员们还进行了竹林垃圾清理活动,利用自备的垃圾袋,弯着腰将竹林隐秘处的纸团、塑料袋、饮料瓶、白色塑料制品等各类垃圾进行捡拾清理。捡起那些遗落在林中的垃圾,做大自然的守护者,还竹山一片洁净环境。
访“竹”业“碳”寻“竹”迹实践队的第三站是与专业人士深入竹产业,共同探寻小竹子做成绿色富民大产业的全过程。依托丰富的竹资源,永安市大力发展竹产业,主攻二产、拓展三产、带动一产,促进竹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日趋完善的产业链,拥有车厢底板、竹家具、竹重组材、竹炭等20个系列400多种竹产品,实现了“全竹利用”。

参观竹企业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感受到竹制品的产品种类非常多样化,并有环保、可塑性强、生产速度快等优点。在这次的参观中实践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竹的作用,看到了流水线竹制品的制作过程,一步步探寻到更深的“竹”迹。
此外,实践队还开展了竹文化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竹文化的认识,推进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
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也收获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是以传播竹文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切实为生态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