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摹庭院新愿景,共耕乡村新未来

作者:刘云翔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永不“庭”歇调研团队
                 描摹庭院新愿景,共耕乡村新未来
                                                                        ——山东大学(威海)永不“庭”歇调研团队实地访谈顺利开展
在“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背景下,山东大学(威海)永不“庭”歇调研团队分别对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乡村振兴局、九镇村进行调研,进一步了解了庭院经济在地方的发展的基本情况、未来发展规划和趋势以及目前的难点痛点等情况。
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乡村振兴局的实地调研中,调研团队了解了恩阳区庭院经济发展的总体基本情况,了解到恩阳区在因地制宜的政策鼓励下,当地农民围绕优质粮油、道地药材、生态畜禽和品质果蔬四大主导产业展开生产,当地政府5亿元增收工程的支持为农户增收保驾护航,取得良好的效果。调研团队希望在调研中了解作为地方政府在“庭院经济”发展的开局之年的蓝图擘画以及相应的政策。
谈到当地庭院经济发展的难题和痛点,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乡村振兴局谢支宁局长坦言首先由于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老龄劳动力自我发展意识强烈,发展欲望较低,“人”的问题成为制约恩阳区庭院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其次,由于发展规模及庭院经济的市场定位问题,村庄生产大多自产自用,并未形成统一产销品牌,产业链有待加强。针对这两个问题,恩阳区政府积极部署,打造四个试点村,将庭院经济作为其中一个发展要点,认真统筹规划,积极探索确立发展模式,依据村庄现状及规划进行布局,达到“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在区政府的帮助下,积极拓宽产销渠道。借助电商平台,认真解决“产销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谢局长还向调研团队介绍了四个试点村庄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最后,谢局长以关西镇西南村的葡萄生产为例,向调研团队展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愿景,即通过树立典型带头人带动地方发展。谢局长认为庭院经济不仅巩固脱贫攻坚结果以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还将实现“庭院美+产业兴”的目的,实现农户增收的目的,“庭院经济”将在乡村振兴发展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文/刘云翔  
材料来源/山东大学(威海)永不“庭”歇调研团队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05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汇聚瑞金基因,弘扬红色文化
  • 汇聚瑞金基因,弘扬红色文化
  • 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相约瑞金·遇‘践’青春数字兴乡”队本着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前往江
  • 大学社会实践 08-05
  • 浙江工业大学学子:于前锋童伴之家 开展爱心教育
  • 浙工大青年响应乡村振兴号召:走进前锋,探索致富
  • 深剖社会资本差异,助力高校毕业生“就好业” —
  • “职”引未来探泉城,青春逐梦赴“经”彩
  • 贵州师范学院三下乡:感悟智汇乡村,青创未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