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声玉振,为国弘文。7月8日下午,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在曲阜师范大学校内进行。国际青年交流大会旨在打造国内综合性国际青年交流平台及“永不落幕”的国际青年交流盛会,更好发挥全球青年力量,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繁荣。曲阜师范大学“扬师德师风,促中外交流”志愿服务实践团的志愿者团队作为此次大会的重要策划者、表演者、服务者,为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前期的筹备环节中,
曲阜师范大学“扬师德师风,促中外交流”志愿服务实践团的志愿者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集思广益,分工协作,在确定会议要领和大纲后积极进行节目的演排和道具的准备。因为国际青年交流大会是在学校期末考试后不久就要举行,且是一场面向国际的盛会,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但队员们仍有条不紊地积极筹备,各司其职。笔者有幸参加了本次盛会,并担任总控台负责人。这是我第一次做幕后的工作,因为之前从没有了解过学校音乐厅舞台的专业设备操控问题,心中有些忐忑。我明白灯光、音乐对于节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能直接影响整个舞台的效果。重担在身,唯有努力,方能不负信任。这是在面对这个挑战时我暗暗许下的诺言,相信也是每一个人心里的真实写照。
整个活动的主要分成三部分——欢迎仪式(中华新礼仪·迎宾礼展演)、参观中国教师博物馆和西校区音乐厅六艺体验。移步换景,每个场地都有新挑战,流程安排更是变了又变,改了再改。在曲阜师范大学的地标性建筑——西联教室前,我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国际青年朋友们的到来。天高流云,大地流金,西联教室前的古树为我们遮阳,蓝天白云下树影的跳跃的光斑都带着欢快的色彩。午后的骄阳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紧张与忧虑全部转化为欢乐与放松——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走过迎宾礼的表演现场时有些恍惚,透过西联教室的窗模糊的映出的好像是那紧张的、一遍又一遍的排练和调整,我被掌声惊醒,恍如隔世,国际青年代表们脸上的惊奇与喜悦让我知道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拍下了志愿实践团队最光鲜亮丽的一面,但我知道那些照片的底色都是汗与累。
参观中国教师博物馆时,国际青年也是兴味盎然。中华圣地,兹有斯文,教师之道,由此发轫。中国教师博物馆以“面向全国的师德教育培训基地,面向国际的教师文化交流窗口”为办馆目标,系全国唯一教师文化主题、师德教育特色的博物馆,填补了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空白。曲阜师范大学“扬师德师风,促中外交流”志愿服务实践团的崔又心、陈小雨、陶踪令、于婷等讲解员用英文来为国际青年讲解,让他们在教师风物的史籍中溯源问道,在教师典范的故事中见贤思齐。讲解员灵活多变的讲解风格和面对国际青年的提问对答如流的泰然风采让我记忆犹新。他们背稿子背到凌晨,一遍又一遍地熟悉整个场馆的样子仍在我脑海中浮现。能让更多的国内外青年去了解儒家文化的魅力,去体会师德师风传续千年的坚守和初心,我觉得这才方不负我们“为国弘文”的口号。
曲阜是著名的孔孟之乡,历史文化悠久,底蕴丰厚,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物宝天华,人杰地灵。文化,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签。千年古城,儒润九州八万里;一朝齐聚,天下英才共相知。曲阜师范大学扎根于孔孟桑梓之地,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在音乐厅的展演中,志愿团队深刻挖掘“礼乐射御书数”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新颖的方式,再现“六艺”的风采。是以舞蹈的形式展现孔子的一生的《杏坛弦歌》,是礼仪之邦风采尽显的“拜师礼”和“茶礼”,是刚柔相济的“书简舞”,是金声玉振的《鱼水情》,是把“御”与传统剪纸艺术相结合的马车剪纸,是弘扬“仁义礼智信”的书法艺术,是扬我“服章之美谓之华”的汉服走秀。
我虽在总控台,没有下去近距离地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但掌控全场,做好幕后的配合保障,怎么不算一种镇定自若的风范呢?我们这个实践团队是一个整体,就像“没有小演员,只有小角色”一样,大家只是分工不同,每个人都在自己擅长的岗位上闪闪发光。经过这次总控台的工作经历,我不仅更懂得了团队配合协作的重要性,还明白了幕后工作者的伟大,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是幕后工作人员细致繁琐的工作才让舞台效果达到至臻至美的境界,“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通讯员 王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