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的理念,7月9-11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暑期“三下乡”校级重点团队“地域寻宝特攻队”前往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陆续走过同安镇、永阳古城、嵩口古镇3地进行实践调研。队员们通过实地参观、短视频拍摄以及对居民的采访,聚焦古建筑的传承保护,感受古建的文化底蕴,挖掘古建的时代内涵,在实践中探索文旅融合的文化遗产振兴之路。
赏同安庄寨感受古今文明之旅 地域寻宝特攻队的第一站从同安镇启航。在永泰,有大量可以与其青山绿水相媲美的庄寨,它们是传统智慧凝结在山水间的画作,数代匠人精心打磨的时光雕刻。近年来,庄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2018年3月,永泰庄寨荣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以建筑群获评的文化旅游目的地;2018年11月,爱荆庄获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地域寻宝特攻队此次调研途中,共调研了爱荆庄、仁和庄两个庄寨,二者均入选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始兴于唐朝的庄寨,留存着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家文化栖息地”。
图1为同安镇牌匾
“‘内为庄、外为寨,文为庄、武为寨,父建庄、子建寨’便是爱荆庄的本质特点”,讲解员向队员们介绍道,“爱荆即爱老婆,牌匾上‘庄’字多出的一点就是每天爱妻子多一点的意思。”古代先贤鲍美祚为妻子李氏建造了此庄寨,既是封建社会尊重女性的建筑典范,又是古代村落女绅文化载体的孤本。爱荆庄寨墙高耸,铳楼对角守望,整组建筑,屋面坡度平缓,悬山屋檐出挑深远,将天际线装饰得丰富且生动,闽派建筑风格浓重。走进院落,墙体下部砌毛石,上部夯土,没有涂草土,队员们感受到的是简约守拙、随意自然。不仅有跑马廊从空中穿过,令人遐想连篇,墙体中间还开挖一个斗型观察窗,供采光、瞭望和防御,一举三得。森严的建筑布局之上,爱荆庄体现出一条家族传承与传统文化延续的线索。
图2为爱荆庄
仁和庄因其外墙是用青石堆积砌成,故又被当地的人们称为青石寨。这是一大片错落有致的方型庄寨,被当地称为“民间故宫”,处处散发着永泰乡间建筑的朴拙大美。庄寨坐北向南,无论日出日落,金色阳光都能眷顾到庄寨内的厅堂。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378个房间,可容纳数百人同时居住,是永泰规模最大的庄寨。整体建筑高低错落、宽窄相宜、敞藏有致。此外其木雕、石雕、梁柱、楹联等建筑装饰精美,是闽东南地区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为一体的典型传统建筑。
图3为仁和庄
访永阳古城体悟高山仰止之志 第二站,队员们来到了永阳古城。初入古城,新安巷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展现着那个时期的辉煌历史。新安巷始建于明嘉靖三年,距今近500年,巷外是繁华的闹区,而这里却是一方避世的“世外桃源”,寂静悠长。
接着行至仰止楼,一栋跨街木质结构廊房赫然立于面前。依登高山而筑,下临城内最高学府景行书院,故有“高山仰止”之名。仰止楼下,为二十一层台阶,俗称二十一层崎,在景行书院门前,期冀学子步步登高,可见永泰的状元文化是如此的深厚。最后地域寻宝特攻队来到了三状元坊,它位于古城登高路,往北百步经著名词人张元翰故居门口直通北门、南五十步接新安古街。三状元坊的景行书院乃县令创办距今己有262年了。“两宋一朝文脉动,七年三度状元来”,三状元坊的状元文化承载了无数学子的向往。
图4为地域寻宝特攻队在三状元坊的合照
觅嵩口古镇见证亘古隽永之光 拥有千年历史,地域寻宝特攻队的第三站永泰县嵩口古镇山川迤逦、人杰地灵,六十多座明清古民居保存完好,经过保护活化,成为游客开启永泰风物、人情与建筑探秘之旅的起点。古镇内三步一古厝,乌瓦土木建筑、马头墙古色古香,居民沿街摆着蛋燕等小吃。踏过石板路,穿出老街就是古渡口。
在崇阳古街,队员们偶见一位竹编老艺人,一边和乡亲聊着天,一边娴熟地编织着竹篮子。朴素的店铺里摆了很多作品,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老手艺,是年年岁岁留下来的传承情怀;在鹤形路,队员们走过鹅卵石铺成的古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在镇区间纵横交错,曲折蜿延。鹤形路因形似鹤脖子而得名,位于鹤形路路口的垄口书斋旧时是供家族子弟念书的地方,学童朗朗读书声,似仙鹤的嘎嘎声,主人建鹤形路的原因正是希望仙鹤庇佑家族子弟能顺利考取功名。
图5为竹编老艺人
聚青年力量焕古建新生 永泰被赞誉“藏在深山人未识,撩开面纱惊八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曾先后14次到永泰调研指导工作。30多年来,永泰沿着总书记当年擘画的绿色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现代化绿色发展先行区,推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和生态文明走在福建省前列。在此次的调研实践中,队员们不仅亲眼观赏了永泰古建筑之美,也探索总结出了青年助力古建筑重焕新生的可行之路。首先,近年来永泰将传统村落和古庄寨保护活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其中嵩口古镇将古村落古庄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开辟庄寨旅游线路,打造“嵩口特色”的庄寨文化品牌,这种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有效助力了古镇的振兴发展,值得继续创新传播。同时,像同安镇、永阳古城的部分古建筑亟待抢救性维修和持续维护。队员们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就此提出相关建议:一方面需要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对建筑本体采用永泰当地传统建筑工艺,加固建筑本体的结构,更替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损毁的构件,拆除破坏原有历史风貌的加建部分;另一方面则需要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利用和效益的充分发挥,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提供对外文化展示和游客参观旅游的可能性,发展地方经济。
图6为古镇牌匾
一座古城,是文化遗产,也是生活家园;是精神传承,也是一代代人的生命记忆。敬畏它并保护它,认识它并读懂它,亲近它并融入它,才能让文脉源远流长,让古城在每一个清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7为地域寻宝特攻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