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冈村是大同村委会下的一自然村。实践队一行首先来到大同村村委会,围绕金鸡镇整体发展规划、横冈村发展现状等问题对关灿相书记进行访谈。
图二:实践队队员采访大同村关灿相书记
据了解,近年来金鸡镇因村施策、因地制宜,为各个村落做了村庄规划。当前,横冈村以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为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环境良好。未来,横岗村计划通过“农业+生态+旅游”的模式,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协同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
图三:实践队队员阅读相关资料
世代横冈留古韵 家国情怀不曾变
仰望百年护村墙,先辈奋勇的形象在眼前熠熠生辉。明清时期匪患频繁,横冈地处交通要塞,十九世纪中期开平南路客匪发难,首战即在横冈。为保护家园,横冈乡亲特地修筑护村墙。护村墙以三合土夯实而成,十分牢固。今走进横冈村里的水泥小路,仍能看到矗立的环村高墙,静静诉说着横冈乡人先辈的这段英勇历史。
图四:横冈村护村墙
跨越时间的奔腾长河,横冈乡人家国情怀绵绵不断。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横冈村民毅然加入革命斗争。村中有青壮年投军入伍,有返乡大学教师组织青年自卫队。中共开平特别支部也依托横冈锦湖进行地下活动,为后来粤中地区党政组织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图五:李俊洁书记故居
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更映照着奋斗者的赤子之心。横冈村历代重教兴学,李氏子弟在各行各业人才辈出。横冈崇文重教,二十世纪著名周易研究专家、“岭南研易第一人”李镜池教授正是横冈人。
在修葺过的镜池先生故居内,陈列着他与家人旧时的合影以及先生著作片段,供乡亲和来访者参观。横冈匠人辈出,锦湖、横冈的“泥水匠”在清代已颇负盛名,乡贤李耀南是江门市建筑协会荣誉会长,被誉为“开平鲁班”……横冈村中现存有的多处乡贤名人故居,皆是横冈人在时代浪涛中奋力拼搏、勇毅前行的印证之一。
图六:李镜池教授故居
古祠流芳数百载 今焕新颜迎新客
茂伯李公祠、立祥李公祠,是横冈两座建成于清朝光绪年间的祠堂。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立祥李公祠基本空置,近十年来出现多处破损。为守护村落文化记忆,立祥李公祠修缮工程提上日程。横冈村乡贤提供祠堂修复设计方案,横冈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出台祠堂修复捐资方案,当地乡亲们踊跃捐款。
图七:立祥李公祠
随后几年,村民小组和父老乡贤广泛征询意见、反复商议祠堂重修方案和文化利用方案。祠堂修缮工程乡亲们更是亲力亲为,修复过程中的施工、监理、审核均以横冈乡亲为主力。祠堂重光后成为了村里孩童游玩、社工乡亲开会和学者考察、媒体取景、嘉宾参观的地方。这座百年古祠的修缮与活化,发掘了横冈独特的文化资源,营造了乡人需要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做到了“既见新貌又留古韵”,从静态保护走向了活态传承。
图八:祠堂内部
榕下乡亲叙乡情 古村新场聚乡谊
有了乡村公共场所,才有乡村活动空间。在今年上半年,横冈村东社坛旁的榕树头休闲场地工程正式竣工,这是当地金鸡镇大同村农村公益项目之一。这项公共场地的建设,为当地村民又增加了一个休闲的公共场所。傍晚榕树头下,与三五老友一同谈笑风生,眺望远方连绵青山,坐看天边云卷云舒,何尝不是蕴含着乡情乡愁的乡土人文之美。
图九:横冈村榕树头休闲场地
在去年,横冈村村场翻新工程也已竣工,该项目共有百余位乡亲、多达数十万元的乐捐。三百米长的新村场,凝聚着横冈村乡亲们对自己家园故土深深热爱。稻熟之时入横冈,遍地金黄映笑颜,有了崭新平整的村场,多了更多晒稻的晒场,也多了村里嬉闹的孩童,更多了带着乡愁归来、重游故土的游子……
图十:横冈村村场
在当下,乡村振兴是大势所趋。但如何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和发展,再现传统村落质朴之美?在横冈村,有着属于这片土地乡村振兴的答案。一方面,在物质上对传统古建、特色民居等进行保护与修复。另一方面,在精神上注重共同文化记忆的留存与继承。“形”“神”具备,让传统村落在现代文明和地域文化中找到了专属的契合点。
图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