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三下乡”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大学生群体“走进乡村,扎根乡村,发展乡村”的批示要求,激发大学生“青春无悔,强国有我”的信念,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投入到乡村建设的队伍中。中北大学艳阳姑射山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21日至7月31日前往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深入交流政府,走访基层群众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艳阳姑射山实践团深入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分别走访了汾西县委、府底小区、勍香村、刘家庄村抗日游击遗址、段村、师家沟清代民居、神符村、太阳山村等八个地点。通过走访观察与实际调研,实践团对汾西县的城市面貌、地方特色和总体发展情况有个更具体的了解,以及对汾西县居民的生活发展、经济情况、个人需求等局部情况有个更细致的认识。实践团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近年来国家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高效成果与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巨大努力,进一步明确青年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追随红色足迹,构筑青春华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支持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实践团采取踏寻先辈足迹、寻访红色故事、实地参观考察等方式,在深入了解汾西县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并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也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使青年人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彩虹依托梦想,蓝天放飞成长
为了用朝气和学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力图以鲜活丰富、立体多彩的方式助力乡村教育,展现当代青年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实践团走进汾西县凤城托管中心,开展“暖民心”志愿服务关爱活动,并进行了百科知识问答、安全知识讲座以及心理知识辅导,还为托管中心的孩子们带去了图书、积木和各种零食,通过志愿服务助力“安心托幼”。用真情共铸爱心,凤城托管中心作为汾西县托儿点,努力构建高质量托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照护服务水平,积极帮助家长解决“后顾之忧”,不仅让县城居民“幼有所托”,更让广大群众“托”得安心、放心、暖心。
寻访历史底蕴,赓续使命传承
历史是人民最好的教科书,而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承载者。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是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为了解汾西县的文化产业,更想让汾西县的文化宣传出去,实践团前往段村、师家沟清代民居、太阳山村小火车旅游点进行学习与拍摄。文化无疑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应该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保护它、传承它。当前,汾西县文化产业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宣传不足、工作人员较少、修复与保护的力度不足,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该地区发展得会越来越好,并在继承中发扬,在创新中传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做好文化遗址的保护者,歌颂者。
感受产业跃进,探索未来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主要出发点在于促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共筑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重点是产业要振兴、产业要兴旺。实践团见证了吹响汾西县乡村振兴号角的太阳山村;见证了后起之秀、力争模范的振兴村段村;见证了久经风霜,在贫困土地中仍乐观摸索的神符村,它们的发展让更多人明白贫困的根源不仅仅是物质的匮乏,更是思想观念的束缚;成功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上的胜利,更是精神上的胜利。大学生应该灵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晓前理以广识,蹈自綦以自悟。在三下乡活动中,通过实践,悟出真知,传递温暖力量。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广泛生动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用好社会这个“第二课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人生真谛,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为巩固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事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