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院学子“下三乡”:寻访红色遗迹,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朱雪华 陈佳雯 钦一洲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为探寻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泰州学院苏州红调相城区实践小组的队员们于2023年7月6日来到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开展了对于十图村和北前村的红色调研活动。
实践队员们首先给相关村委会打去电话,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了有现存的碉堡群遗址和张家浜战遗址之后,队员们立即行动起来,踏上了阳澄湖镇北前村和十图村的红色寻访之路。历经一个小时的车程,实践队伍到达了目的地,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东塘碉堡和外塘碉堡两座遗址。碉堡建于低洼处,高约2m,由坚硬的石头建成,厚度约1m,平滑而坚固,中间设有机枪口,易守难攻,是防御敌军入侵的重要防线。在碉堡一旁,还有高度还原阳澄湖地区抗战场景的渡船桥。
队员们了解到,两座碉堡都建于1932年,属于阳澄湖抗战碉堡群。“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于1932年1月28日突袭闸北守军即国民党十九路军,十九路军奋起反击,给予沉重的打击。为防止日军再次从背后袭击,政府紧急在上海后方地带建造碉堡群封锁水路,阻击日军偷袭。实践队员近距离考察了碉堡遗址,深入到其内部,里面一片漆黑,只有机枪口有微弱的阳光照射进来;触摸着这饱经风霜的石壁,队员们感慨万千,虽然碉堡群在抗战中没有起到预期作用,但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坚毅不屈的抗战决心,是日军侵华罪行的见证,也是那段红色岁月的重要见证。
见到实践队伍,当地村民十分热情,给队员们介绍完碉堡群之后,又讲起了阳澄湖镇的抗日英雄。其中最令队员们影响深刻的便是英雄母子——沈菊英烈士与陆义烈士。沈菊英是苏太常地区的重要交通员,负责接待同志食宿并传递重要情报;而他的独子陆义则是消泾镇“青抗会”的重要骨干。1940年7月,沈菊英在去皇罗庵送情报时不幸被反共顽固派武装胡肇汉部的便衣密探抓住并杀害,而陆义也于次年4月在曹家尖遭胡肇汉部包围并牺牲,可谓是“母子英烈”。村民还告诉队员,母子二人的英勇事迹在阳澄湖畔一直传颂着,京剧《沙家浜》中的广为人知的阿庆嫂原型很可能就是沈菊英烈士。
随后实践队伍来到十图村,寻访张家浜革命遗址。到达目的地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精致的纪念园,大门上刻着八个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队员们怀着敬仰之心推开铁门,在纪念碑下先上一束鲜花,缅怀烈士们的英灵。队员们还在一旁的碑文上了发现这场张家浜战斗的相关记载。1940年12月12日,“江抗”围歼国民党顽固派马乐鸣部取得胜利后,宿营于湘城的东、西张家浜。已公开投敌的胡肇汉得悉后派人通报了日军。13日下午,日军80余人分乘3只汽艇向“江抗”二纵队驻地西张家浜发起突然袭击。二纵队顽强抗击,击退敌人多次进攻。这时,苏州、常熟方向之敌赶来增援,为避免遭敌腹背夹击,二纵队在一纵队佯攻掩护和人民群众支援下,于黄昏前撤至东张家浜。张家浜战斗,毙伤日军数十人。“江抗”卫生队长赵熙等19人英勇牺牲,群众4人遇难。1991年6月,为了使人们永不忘却这段历史,地方政府在当年张家浜战斗的战场旧址,辟地竖石刻下“张家浜战斗纪念碑”,供后人追思凭吊。队员们采访了附近村民李大伯,大伯表示,村民们都为这里发生过张家浜战斗而感到自豪,自己也从小就经常听大人们讲述相关故事,他也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张家浜战斗。大伯还告诉队员们,纪念碑上的战士便是在张家浜战斗中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新四军战士。
实践队员们满怀敬意地完成了这次红色调研。在返程途中,队长朱雪华和队员们说道:“阳澄湖地区的红色文化值得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和宣传,要让这阳澄湖畔的“红色之风”,吹入千家万户,让更多人了解并铭记这些红色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用好红色资源是文化强国的重要一环,实践队伍将不忘初心,继续开展后续红色调研活动,挖掘更丰富的红色文化,积极寻访红色遗迹,传承好红色基因。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14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探索天气奥秘,助力乡村振兴
  • 潜心造大器,砂罂泛春华
  • 书山勤径,学海泛舟
  • 2023年8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千里归鸿志愿服务队走进泰安市岱岳区辛家庄展开调研工作。调研发现人们对社交媒体使用的习惯的有
  • 大学社会实践 08-14
  • 心系家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2023年8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千里归鸿志愿服务队走进泰安市岱岳区辛家庄展开调研工作。调研发现人们对如气候变化的认知关注程
  • 大学社会实践 08-14
  • 以青年之力,点亮微心愿
  • 8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千里归鸿志愿服务队走进淄博张店开展了一项乡村环境治理志愿服务活动,旨在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和努力,改
  • 大学社会实践 08-1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