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文化传统 增强文化自信—烟职信息工程系“薪传”志愿服务队开展“圆梦工程”志愿服务

作者:烟台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薪传“志愿服务队 来源:穆怡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信息工程系“薪传”志愿服务队结合“圆梦工程”相关课程来搭配课堂教学,提前设计、准备了国学经典、红歌演唱、手工制作、艺术表演四个板块的教学课程,于8月9日、10日在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南壕村开展为期两天的“圆梦工程”志愿服务活动。
    8月9日上午,首先由团队成员柴云燕带领孩子们进行“老师说”指令小游戏,在活跃融洽的氛围中有效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顺利完成破冰工作。接着,队员赵雯声讲述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队员通过有趣的手势舞教学,帮助孩子们理解、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并用小礼物奖励完成诵读的小朋友,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学习兴趣。最后,志愿者为孩子们分发扇子、颜料、画笔,并在黑板上亲自示范,讲解绘画技巧,引导大家将自己理解的古诗意境绘制在扇子上,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让少年儿童领略中国书画艺术之美。
8月9日下午,指导老师朱旋旋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宣讲活动,宣讲内容包括防侵害安全教育、隐私部位小知识等,通过讲故事和趣味问答,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教育”变成“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自己的身体,增强防范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陌生人不能触碰我们的身体,这样是不对的”小朋友宋青蒙课后说道。
    随后,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学习《感恩的心》手语操,队员讲述抗洪英雄在防汛救灾前线冲锋向前的英勇事迹,孩子们认真倾听,专注练习,很快就学会了这套手语操,最后大家一起用心演绎,向一线抢险救灾人员致敬、表达谢意。这节生动的感恩教育课,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孩子们汲取榜样力量,加强新时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活动后,团队成员还进行了入户走访,走访发现南壕村青壮年人员多在外务工,村内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居多,经包头稀土高新区宣传负责人何静主任介绍,我们了解到:南壕村有322户居民,流动人口1.6万人,常住人口仅为2200人,流动人口中以甘肃省居多,多是回族、蒙古族。团队成员通过与孩子、家长(多为隔代家长)座谈,详细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并做好记录,以调整和改善接下来的教学课程,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具体的志愿服务。走访时,团队成员给遇到的孤寡老人送去了牛奶等慰问品,用真真切切的行动,传承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在南壕村的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充实,意义深刻,不仅丰富了乡村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也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争做新时代学生楷模。活动受到了村委会、家长的一致好评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薪传”志愿服务队与稀土高新区不断加深校地合作,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引导青年大学生把学习奋斗的具体实践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深深扎根到农村、一线、基层去,脚踏实地践行青春誓言。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9-20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闽江学院三下乡:茶香源处是心安
  • 【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闽江学院“桑梓茶香,繁荣寻梦”实践队,结合实地考察、访谈调查等多种调研方法,以福安特产茶叶为基,
  • 大学社会实践 09-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