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华夏书刻,乐享古法古趣

作者:杨舒羽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寻访华夏书刻,乐享古法古趣

(通讯员:杨舒羽 官慧敏 尧丽雅)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传统与创新融合,以青年之力投身文化传承、助力文旅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纷华不染?乐道拾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9日赴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与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初见书刻艺术,追溯历史本源

       为了解与学习书刻工艺,感悟书刻作品独有的艺术价值,7月9日,“纷华不染.乐道拾遗〞书刻艺术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略阳当地书刻艺术家杨波的工作室进行观摩学习。7月11日,为深入採索书刻艺术的文化渊源,“纷华不染.乐道拾遗〞书刻艺术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略阳县灵岩寺开展了一次实地调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成员们拜谒当地灵岩古寺,观摩雕刻文物摩岩崖刻,探索书刻在兴州大地上蓬勃发展的传统之源。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略阳县灵岩寺实地调研所拍摄的合照。实践团成员杨舒羽 供图

学习书刻技艺,开展实地调研

书刻艺术作品是一类特殊的书法作品,其不仅蕴含着文字之美,更融汇了篆刻、版画、色彩等诸多艺术思想,以丰富的艺术手法折射出文字的内涵与思想的深远。活动期间,团队就杨先生个人的创作故事与创作经历进行了采访,杨波先生以文字为基础,以图像为依托,表达着对生命、自然、人情的感悟。在杨波先生的指导下,团队成员正式开始了书刻的实践。书刻是一项繁复且精细的工艺,其制作流程大致分为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设计、书写、刻板、精修、染色。经过与杨老师的交流讨论,成员们确定以“工业报国”为主旨,设计一个代表工大学子理想的书刻作品。

图为实践团成员官慧敏进行书刻刻板实践。实践团成员杨舒羽 供图

在杨波先生的指导下,成员们开始进行作品的制作:用复写纸描摹完成文字在木板上的书写,刻刀与锤柄配合凿出大致的轮廓,进一步雕琢出层次与纹理,再用火枪处理表面木刺后进行严谨的着色。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在逐步积累中,成员们渐渐掌握技巧,最终共同完成了一份独特书刻作品。

7月16日,在书刻作品完成后,团队成员向当地的廖群幸老师学习传统拓片技术并亲身实践。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成员们每人都完成了一幅拓片作品,以拓片展示书刻实践成果的同时,也促进了拓片艺术与书刻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观览古韵盛典,助推文化交融

7月12日,团队前往两当县文化馆参加杨波先生现代刻字巡回展。活动伊始,文化馆举办了馆际交流活动开幕式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两当县文化馆馆长马强与文旅局副局长李娜分别发表讲话,对团队的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与支持。

活动期间,团队先后采访了两当县文化馆馆长马强与略阳县文化馆馆长徐宁中。他们认为,青年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推动文化交流蓬勃发展的生力军,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责任。他们希望,团队能够发挥青年优势,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跨越地域限制,将传统文化推广到更广泛的群体中。随后团队在当地文化馆的邀请下参与了“略阳县、两当县文化馆馆际交流暨杨波先生现代刻字巡回展座谈会”,会议上团队成员对两县的文化交流与创新传播提出了建议,并对下一步促进两县文化发展的实践目标做出阐述。

文化传承并不是空口而谈,团队活动期间制作出八篇微信公众号推送与九支宣传片在当地广为传播,其可观的用户数据,也让两县看到了文化新传承的力量。青年人作为文化交流的先锋使者,承载着传承和创新的责任,理应将自身价值的实现融入文化传承、文旅发展中去,不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青年担当。

助力文旅发展,传承文化基因

7月14日,为实现以青年之力助力文化传承、文旅发展的目标,团队前往两当县部分地区进行游学活动。

第一站便是两当县博物馆,馆内藏品丰富,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知识,成员们更了解到两当社会和历史的演变过程,欣赏到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启迪当代青年以投身当地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助力当地文旅繁荣的思想。

第二站是两当县的云屏三峡风景区。成员用镜头记录着独属于陕甘的秀丽风光与人文色彩,更亲身体验学习了两当县国家级非遗“两当号子”。以青年之声传唱非遗经典,助力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7月15日,为弘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团队来到了此次游学活动的最后一站——两当兵变纪念馆参观。走进纪念馆,成员们了解到兵变的发展历程与重大影响,也从中得知当时社会的战乱与民心的不安,认识到了革命先驱的榜样力量。目前中国的发展空前迅速,吾辈青年要想与时俱进,就要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追寻先烈的足迹,继承先烈的遗志,不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青年是文化传承的接棒人,是文旅融合的助力者。吾辈青年肩负着传承历史、传播文化的历史使命,需要深度关注旅游体验和文化内涵,以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将传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回首实践过往,坚守力行致远

7月16日,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圆满结束。现代书刻艺术将木材作为艺术的载体,以独特的韵味和磅礴的气势,让文字和图像在板上共舞。创作者们技艺娴熟的刀法,将精湛的技艺与灵感的火花交织起来,刻画出独特的视觉风景,传达着丰富的情感和思考,构筑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两当县文旅局副局长李娜说:“只有国家、社会乃至个人将目光推送到文化传承上,才能实实切切地落实。”诚如斯言,合则强,孤则弱,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文化传承,心合意同,谋无不成!文化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文化的生命力则在于传承创新。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学子们将坚实的足迹留在陕甘地区,怀揣着将文化传承推陈出新的魄力,为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贡献了绵薄之力。时代红船在此刻扬帆,未来需要青年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10-23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寻访华夏书刻,乐享古法古趣
  • 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传统与创新融合,以青年之力投身文化传承、助力文旅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纷华不染
  • 大学社会实践 10-23
  •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医缕青风志愿服务队重阳节敬老爱老活
  • 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学子赴泉州开展“感受非遗脉动,谱写数字化传播非
  • 南航大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行:投身基层乡村振兴,守护未成年人茁壮成
  • 播种生态种子,收获大美中国
  • 播种生态种子,收获大美中国
  • 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大学社会实践 10-13
  • 曲园学子三下乡实践纪实:以归乡之途纵观乡村变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