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为深入探访沿海地区乡村生态振兴情况,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整治人居环境,2023年1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心系农情实践队前往青岛市即墨区钓鱼嘴村进行实地考察。
上午队员们来到这个以捕鱼农耕为业的村庄,经当地人介绍,如今的钓鱼嘴,作为重点打造的特色精品村,通过实施“美丽家园”创建活动,留存古村面貌,力求寻找一条兼顾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
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在钓鱼嘴村妇女主任张女士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村内参观游览。曾经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得到整治,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这都要归功于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张主任表示,以前村民私搭乱建棚舍、厕所,使用现代材料、现代工艺,破坏了村落的原有风貌。而且维修成本比较高,少则数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基层缺乏资金,村民也无力承担。近几年来,钓鱼嘴村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还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在适宜位置实施墙体美化,结合周边环境、墙体实际,彩绘图案、装饰小件;修建栅栏、花坛栽种花草、爬藤植物,规划污水收集处理,沟渠清淤并铺设盖板,为公路两侧绿化提供条件,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环境卫生和乡风文明风貌。实践队员参观村内产业发展、乡村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情况,实地感受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是传统村落的主体,传统建筑能否得到妥善保护,村民是关键的因素。在乡村清洁工作方面,钓鱼嘴村的主干道两边都设置垃圾桶,清洁工人由村中家庭经济较为困难或者无业的叔叔阿姨来担任,各家各户上交一定的垃圾清理费,这为当地美化村容村貌提供了条件,也为无业村民和家庭经济困难的人员提供一份物质上的支持。实践队员通过调查也发现,一方面,老人对村落感情更深;另一方面,也因为年轻人大量离开了农村。农村“空心化”现象给传统村落保护带来不小的难题:房屋空置加速了传统建筑的破败,人员流失也影响了村落的活力。“传统村落保护不仅要靠政府,更要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让村民发掘村落保护的价值,主动加入到保护队伍当中来。”钓鱼嘴村党支部俞书记说,村民积极性提高了,老房子才会保护得更好。现在村民理事会都会上门对村民进行宣传,加强沟通,逐步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让更多人认识到传统村落中蕴含的独特价值。
特色产业迎客来,“美丽经济”添活力
实践队员们走在村中,欣赏着村落的风光。钓鱼嘴村南依巉山,西临鳌山湾,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几步远就能走到海边,享受赶海的乐趣。绿水环绕、青瓦飞檐……钓鱼嘴村的传统风貌承载着历史记忆,寄托着绵绵乡愁,延续着农耕文明。张主任还介绍到,钓鱼嘴村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品尝当地的海产品。即墨老酒、虎头帽、烧白菜等特产,即墨布老虎、即墨柳腔、即墨镶边等民俗文化,都十分丰富。实践队员也观察到,当地不仅修建了篮球场、文化中心,还号召村民集资开展路灯修建、净水器安装等项目,村民用水更加健康,道路两旁放上了路灯,夜间出行更加安全了。
此外,实践队员还了解到,当地积极响应生态振兴工作要求,结合本地情况将海洋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严厉打击将垃圾倾倒入海的非法行为,积极营造一个宜居的沿海乡村环境。在当地干部带领下,队员们还有机会观摩了正在投资建设的光伏产业项目,太阳能板占地一千多亩,上层光板收集太阳能发电,下层可以养殖鸡、鸭等,依靠自身优势发展海产品养殖、农作物种植等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村民意识到乡村在旅游业方面的巨大潜力,想要围绕海边渔村做文章,进一步带动当地发展,而前期广泛宣传打开市场至关重要。队员也提出本次实践的目的是利用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妇女主任表示十分认同。
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钓鱼嘴村的发展状况,用双脚丈量钓鱼嘴村的土地,用笔尖记录所见所闻所感,队员们用心体会钓鱼嘴村变美了,村民更幸福了。投身乡村田间地头,大力宣传乡村振兴典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一个村也不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