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簪百色鲜花,传非遗风采

作者:集美大学“拾遗臻艺 匠造芳华”实践队 来源:集美大学“拾遗臻艺 匠造芳华”实践队

簪百色鲜花,传非遗风采
  1月16日,集美大学“拾遗臻艺 匠造芳华”实践队为了追寻福建泉州的非遗足迹,探索浔埔女的传统习俗,来到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泉州西街,亲身体验簪花围技艺,切实感受浔埔女的传统习俗,探索泉州传统文化的发展。
 
一、浔埔簪花:古朴渔村的花漾生活
  头戴鲜花,脚踏海浪,这是浔埔女一生的真实写照。此次,实践队前往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观摩浔埔女服饰,并迈向泉州西街体验簪花技艺,领略簪花艺术的魅力。
  浔埔村是泉州著名的渔村和历史文化名村。在这个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村庄孕育了一群独特的女性——浔埔女。浔埔女以其靓丽的头饰与独特的服装风格成为了泉州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花。2008年,浔埔女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受到保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簪花围是浔埔女服饰的一大亮点。浔埔女将头发盘成圆髻,用鲜花串成花环,绾髻中间插骨簪,形成簪花围,它不仅增添了女性的魅力,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特色。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实践队认真学习了浔埔女习俗相关知识,初步认识浔埔女头饰梳妆的步骤包括梳头、扎辫、扎花、插花、完成五个部分。另外,非遗馆展示的照片中,实践队队员们还观察到相片中的老人、中年妇女、垂髫小儿都有戴簪花围、插象牙筷的习惯,展示出了簪花艺术在当时的浔埔村的传承性。
 

图为泉州非遗馆的浔埔女头饰梳妆的流程
 
  为了进一步探索浔埔女习俗的传承意义,实践队抵达泉州西街。进入簪花店后,实践队成员挑选衣服、头饰,盘发簪花,穿行街道,通过实践活动切实感受簪花艺术的魅力。浔埔女的传统习俗不仅仅代表着泉州浔埔村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
 

图为实践队队员头戴簪花围
 

图为实践队队员一起体验簪花
 
二、浔埔服饰:泉州渔村的服饰艺术
  浔埔女的生活与海洋紧密相连,为了适应海上生存的需要,浔埔女的服饰偏向简朴宽松,称为“大裾衫、双面裤”。为了探索浔埔女的服饰的独特之处,实践队前往泉州市丰泽区,感悟浔埔村人民创新的智慧与独特的匠心。
  为了进一步了解浔埔女的衣服特色,实践队来到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有一个版块专门记载着浔埔女的服饰特点,并在石墩上展示了两套浔埔女的簪花围与衣服,实践队直观感受到当年浔埔女所穿的衣服都较为宽大,颜色偏深色,满足适合在海上生活的特点。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拍摄的浔埔女服饰
 
  浔埔女的服饰不仅仅展示了浔埔女独特的审美,它们更是承载着浔埔村历史与文化的回忆。实践队通过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泉州西街的调研,实地考察浔埔女的服饰风格,深入了解浔埔女的头饰和服饰的渊源与特色。为了宣传泉州浔埔非遗文化,实践队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使用短视频等传播方式传播浔埔的服饰文化,传递浔埔女的独具个性的审美意趣和热爱生活的精神,延续浔埔的非遗文化的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和发展。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4-01-19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簪百色鲜花,传非遗风采
  • 簪百色鲜花,传非遗风采
  • 为了追寻领袖足迹,弘扬中华文化,我们来到福建泉州。我们去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睹其风华,了解非遗方能更好保护非遗。接着,我们去见证
  • 大学社会实践 01-19
  • 延续民族血脉,发展中华文化
  • 乡村振兴,你我同行
  • 在2024年的寒假社会实践中,我作为安阳师范的一名学生选择了乡村振兴这一话题
  • 大学社会实践 01-18
  • 乡村振兴,你我同行
  • 乡村振兴,你我同行
  • 在2024年的寒假社会实践中,我作为安阳师范的一名学生选择了乡村振兴这一话题
  • 大学社会实践 01-18
  • 坚持新时代绿色发展:开展昆虫多样性与生态科普宣讲课堂
  • 躬耕力行,倾听基层声音
  • 躬耕力行,倾听基层声音
  • 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自身的振兴,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将其列为重要战略。我们应把握机遇,齐心协力,让乡村
  • 大学社会实践 01-18
  • 庐中宣讲队招生宣讲取得圆满成功
  • 为积极响应“2024年招生宣传大使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宣扬石大精神,1月15日,庐中宣讲队的成员重
  • 大学社会实践 01-18
  • 犁牛之子走进博物馆:寻找博物馆与生活的亲密关联
  • 赏文物诉说的历史之美,寻博物馆进入生活之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