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乡风文明强音,共绘乡村振兴画卷
作者: 董一冉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为进一步了解当今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情况,探究乡村文化韧性的发展路径,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心系农情”实践队于2024年1月17日走进烟台市招远市闫家沟村进行实地考察,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的情况和开展意义等方面展开深入了解。
走进文明实践站,了解基层建设
1月17日上午,实践队员来到了闫家沟村,刚到村口,便被古色古香的村牌吸引目光,闫家沟村文明实践站站长李启红介绍到:“村牌代表着一个村庄的形象,我们的村牌设计融合了村庄特色文化,展现了闫家沟村人的精神面貌。”村口到文明实践中心的路途中,李站长向实践队员介绍到,要改变闫家沟,首先改变村容村貌,经过环境整治,闫家沟村的环境原来的脏乱差变得干净整洁,良好的环境为村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践队员在文明实践站的宣传栏中了解到,通过清理“三大堆”、硬化道路、栽植绿植、修建公园、安装路灯等措施,不到两年时间,闫家沟村摇身一变成了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实践队员还发现,环境卫生的整治、保持被写进了村规民约,文明实践站通过规范守则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李站长介绍到,实践站开设了科普宣传室、村史展示室、健身活动室、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多功能室等供人们娱乐和学习的场所,日常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历史讲解、广场舞大赛等活动提升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获得感。
由于村庄中老人和小孩居多,文明实践站还设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包括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广场舞志愿服务队、科普宣传志愿服务队、民兵连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实践站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目前开展的活动中,志愿者的表现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李站长提到。未来实践站将根据开设的活动增加志愿者服务队的种类,确保村民有良好的活动体验感。实践队员在与李站长的交谈中也提出,可以充分利用放假返乡的大学生资源,鼓励大学生加入志愿服务队,为实践站注入新鲜血液。李站长表示认同,下一步将尝试培养大学生成为志愿骨干,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新活力。
注重道德精神建设,乡风文明滋润民心
实践站设立了乡村图书馆,配置农业、文学、哲学等各类书籍,并会定期进行图书资源更新,以满足不同年龄段村民的需求。实践队员观察到,乡村图书馆的一角是属于村民的阅读课堂区,志愿者正在举办文明礼仪知识有奖竞猜活动。在李站长的邀请下,实践队员随机加入了农户的队伍中,与农户一起答题。志愿者在讲台上展示出题目,台下的队伍进行抢答,最终由志愿者给出正确答案。在抢答思考的过程中,农户将文明礼仪知识牢记心中。颁奖环节更是激发了农户对于活动的热情,为后续文明素养宣传活动的举办奠定基础。
在文明实践站的工作记录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实践站最近正在举办“垃圾兑奖积分”活动,村民将所捡垃圾送到实践站进行称重积分,一定积分可以兑换奖品,其中参与垃圾分类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根据服务时长换取积分,参与的村民可定期根据积分到文明实践站兑换心仪的奖品。李站长非常自豪地说,这项活动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村里老少都在积极参加,这也是对我们实践站工作的认可。
实践队员来到村庄街道上,询问王奶奶关于“垃圾兑奖积分”活动的看法,王奶奶热情地说:“这个活动办得好,我们家孙女自从知道了积分可以兑换奖品,每天主动捡路上的垃圾,并将他们分类好,整整齐齐地放到塑料袋里。我平常跟着她去做实践站组织的垃圾分类志愿活动,也是学习到了很多垃圾分类的知识,也算是活到老,学到老了。”王奶奶还给实践队员展示了她和孙女的积分条,上面详细地记载着具体的垃圾积分以及给这些垃圾进行分类的依据。实践队员还了解到,村中的大多数村民都在积极地参与文明实践站的活动,并从中学习到了新鲜的事务。文明实践站的意义便是让村民都拥有对文明活动的参与感,致力于共同建设闫家沟村的乡风文明。
实践队员在此次闫家沟之行,看到了闫家沟村容村貌的变化,人居环境不断在改善。建设乡风文明,农民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贡献者。闫家沟村将继续建设以农民为主体的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提供全面充分的文化保障。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4-01-21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奏响乡风文明强音,共绘乡村振兴画卷
- 为进一步了解当今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情况,探究乡村文化韧性的发展路径,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心系农情”实践队于2
- 大学社会实践 01-21
- 赏味人间烟火气,道是平常不平凡
- 1月16日,集美大学“拾遗臻艺 匠造芳华”实践队为了了解泉州先民追求本味的初心,寻迹历史与现代交织、东西文化碰撞激发的人文积淀,到
- 大学社会实践 01-21
- 学习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 为宣传沂蒙红色故事,弘扬爱党爱国精神,2024年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文化大美,今人共守”实践队成员来到孟良崮战役
- 大学社会实践 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