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职业农民新路径,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青年网德州1月2日电(通讯员 徐恒泽)重视乡村人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要求。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发展,着力建强乡村人才主力军,1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见微知著社会实践队前往德州市陵城区东关村采访调研,了解近年来在响应国家号召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态势,为家乡发展增砖添瓦,助力乡村振兴。
壮大新型农民,助力乡村振兴在东关村的村委会办公室中,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实践队员。队员们向村委会委员王伟询问近年来东关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状况,王伟说道,村委会多次组织成员向村民们宣传新型职业农民的优点与发展前景,引导村民走新型职业农民之路。自2019年至今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余人,已经初具规模。实践队员在谈话之余还发现办公室墙上悬挂着一张合影,合影中每个人都拿着“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证证书,好似在向镜头分享这份荣誉。王伟自豪地介绍说那正是2019年东关村首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村民合照,他们经过为期3个月的专业培训,学到了许多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田地管理技术,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王伟补充到,现在他们有的创办了家庭农场,有的成立了农民合作社,还有的成为本村妇女主席、村两委。由此可见,东关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调研队走访农户的全过程中,均有当地村委工作人员带领陪同,为队员与当地老一辈村民建立语言上的沟通桥梁。他们表示十分欢迎并切实支持大学生实践活动,愿意为调研队提供其力所能及的帮助。
参观智慧大棚,感受农业魅力随后,实践队员来到东关村智慧大棚中。一进入大棚实践队员便被长势喜人、又大又红的草莓吸引住了。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东关村新型职业农民邵洪军的智能大棚。“可别小看这个大棚,只需一台电脑,就能轻而易举地调控棚内温度,进行浇灌通风,可智能化了!”一位大棚内的操作人员自豪地向队员们说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独特的区位需求使得草莓成为独具地域特色的作物,每年都能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在得到工作人员的同意后,实践队员们纷纷采摘品尝,草莓的酸甜令人回味无穷。队员们又跟随工作人员来到当地的草莓包装车间,村民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分工合作,实践队员不禁感叹东关村现代农业的发达和村民们热爱劳动的品质。通过了解智慧大棚种植草莓的技术模式,感受到科技反哺农业的成效和农民向新型职业化转型的良好态势。但同时队员们也了解到,由于智慧大棚技术要求高、资金需求大、投资风险高,目前这样的智慧大棚在东关村较为少见。经过实践队员讨论后一致认为,加大对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的补助力度,增强新型职业农民敢于创新创业的信心等是东关村日后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走进美丽村庄,深入采访调查参观智慧大棚后,实践队员自发走进村民家中,与村民们进行面对面交流,村民们也热情地介绍着自己家中农地建设、种植规模和从业情况。队员们还了解到,近年来东关村不断完善水电、道路、宽带等公共基础设施,成立老年幸福院、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村民幸福度不断提升。当实践队员询问到与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问题时,大部分村民表示只是听说过,但没有进行深入了解,还有部分村民表示有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但是不知道从何做起。尤其是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并不高,为此东关村应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改变老年人的固有思维,进一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通过此次实地走访,实践队员大体掌握了陵城区东关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情况。在日后的调研工作中,队员们将进一步探索新时代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