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城乡融合发展模式,行乡村振兴伟大征程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9日电(通讯员 宋懿臻)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进程,2024年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见微知著”社会实践队前往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山张村开展调查研究,旨在探索当地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为推动城乡融合事业添砖加瓦。
乡村采购起,小镇乡味浓
临近年关,山张村大大小小的集市上熙熙攘攘。实践队员进入几家商户,分别采访了几位水果、蔬菜、副食品以及生鲜摊主,就商品的供应渠道、客户的主要来源地、盈利状况进行简单访问。据水果摊主孙老板介绍,“整个集市许多商家的供应渠道和销售渠道不光包括周围村庄,还依托网购平台和电商直播,通过‘线上+线下’双销售模式与青岛市中心和周边城市有了商业往来。”在摊位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边采访卖家边进行宣讲,围绕建立农村网络平台、农民直播带货等话题进行宣讲,为当地村民们讲述通过网络销售增加农产品销量的方法。实践队员的宣讲使村民们了解了更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丰富了村民集市生活。如今,山张村的经济发展已与城市密不可分,城乡之间的经济要素互通往来,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
图为山张村道路两旁集市售卖的商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秋宇 供图
乡村艺术兴,文化氛围浓
走出集市,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山张村艺术文化廊道,廊道两旁分布着乡村特色民居,廊道上悬挂着众多艺术作品。在走访中,实践队员从一位花店店主口中得知:山张村众多的民居、田园以及花海等农业景观受到许多城市艺术家和网络自媒体者的青睐。跟随一位热心的村民,实践队员们走进了一家传统书店。从书店王老板的介绍中得知,“有许多摄影家、画家接踵而来,他们在这里继承、宣扬古风文化,为乡村振兴拍摄宣传视频,让这里的乡村文化绽放蓬勃生机。”山张村利用农村现有的文化资源,在经过粉刷后的墙上绘制出与民族文化相关的内容,组成了一条条文化长廊,特色文化长廊中有许多乡村文化画作,其中的“二十四孝图”“红色历史”等主题画作使山张村的文化内涵显得更加深厚。山张村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游玩、打卡,这些游客们的到来为当地带来了客流量以及新的致富前景。实践队员在随机采访的过程中还发现许多村民在自己家里开设了农家乐,提供住宿和饮食的服务,乡村旅游已经是当地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吸引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他们手中有资金、有技术,现在很多人专职经营着民宿、特色餐饮、网红小店等,带动了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改善当地产业结构。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山张村艺术文化长廊画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皋荣 供图
乡村生态好,人地和谐美
实践队员们在山张村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处五颜六色的“分类型”垃圾桶,据村民王大爷介绍,“之前这里赶大集,人多垃圾也多,久而久之这里的环境可差了,但是这两年都普及垃圾分类了,垃圾桶变多了,垃圾变少了,环境也就变好了。”实践队员在山张村见到一处又一处的垃圾分类和生态环保宣传栏,近些年“城里来的”垃圾分类理念使得山张村的环境得到了改善。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还了解到,近年来山张村成立了一支生态环保宣讲团,他们会定期更新村中宣传栏内容,还会定期组织村民一同学习生态环保知识,内容主要涵盖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秸秆处理等多个方面。在王大爷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宣讲团负责人徐先生的家里。表明来意后,徐先生向队员们展示了宣讲团独创的“垃圾分类小小卡”,“这是一个巴掌大的纸片,在每一张纸片上都有一条我们宣讲团成员手写的垃圾分类小知识,并且配有生动的图画,帮助村民更好的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徐先生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宣讲团的一些创新举措。山张村村民在探索中找到了一条人地和谐之路——生态文明之路。
图为山张村街道中央的乡村生态建设标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皋荣 供图
本次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不仅见证了城乡融合发展给山张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见证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以及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实践队员也将继续探索其他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为中国城乡融合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