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为探寻红色足迹,深刻把握沂蒙精神之“源”,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慨忆传薪火,追沂红韵长”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1月14日走进了沂蒙革命纪念馆,通过捧读红色经典,观看红色影片,探寻红嫂故里等多种形式调研,加深了对红嫂精神的了解,实践队员认识到新时代青年应担当起传承红色精神,沂蒙精神的使命,在新时代走好沂蒙路,书写时代新辉煌。
在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母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红嫂”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到了
耄耋之年,但她们身上的那种“红嫂精神”,通过她们的子女以及她们抚养过的革命后代,延续传承,从沂蒙山区走向全中国,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牺牲奉献、报效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千百年来,关于女性与战争的故事,甚至每一个细节,已经被我们人类穷其全部记忆力和想象力,把它演绎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我们盘点人类的全部历史,“红嫂”仍然令中国和世界感动:在日本军国主义战魔和死神面前,一个农家哑妻,无所畏惧,向正义敞开伟大的胸襟和心灵,用自己圣洁的乳汁喂救八路军伤员,这种大仁大义和至善至爱、这份铁骨柔情和慈母情怀,永远是震撼中华民族灵魂的千古一叹,人类战争史上惊世骇俗之绝唱。
今天,我们对“红嫂”的纪念,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对自己仁至义尽的英雄女儿的纪念,是一个伟大的党和军队对自己情深似海的母亲的纪念,是全人类对自由、正义、博爱永恒价值不竟追求的纪念。历久弥新的“红嫂精神”之花香飘大地,战争不再,灾难不再,携手建设幸福和谐的人类家园,这正是今天我们纪念“红嫂”,继承和发扬“红嫂精神”的全部价值所在.
社会实践队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