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这里掉落了一份家乡传统文化熟悉程度调研报告!
——当地传统文化了解情况问卷调研
撰稿人:翻译2201周垚
团队:“年味捕捉计划”队
近些年来,《唐宫夜宴》传佳话,传统文化频出圈。优秀文化犹如火炬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然而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传统文化的鲜活生命力也依赖于传承发展工作。在探寻家乡年俗年味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本小组通过问卷形式来了解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
1月31日-2月6日,“年味捕捉计划”队通过文献检索,设计问卷后在社群内发放,共收集到261份问卷,并进行相关分析和整理。
本次线上问卷以线上问卷的形式发放,其中福建地区的填写人数占比最高,为37.16%,其次是山东地区,占比为23.75%。河南地区和江西地区分别为12.26%和14.56%。河北地区和贵州地区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8.05%和4.21%。学历构成中高中以上占比构成最多,为90.04%。
(图1 地区分布图)

(图2 学历分布图)
填写问卷的年龄组中,0-17岁共8人,17岁-35岁共有154人,35岁-65岁共有97人,大于65岁共有5人。性别分布中女性占比56.7%,男性占比43.3%。年龄分布较为合理,性别分布较为均匀,故本份问卷数据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小组的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基本认识,以及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和当地文化传播效果的评价。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人传
播传统文化的意愿较高,共有227人选择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传播传统文化。在
传统文化分类选项中,大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节日及习俗和传统艺术、传统科技工艺有所了解,也许是因为节日习俗传承较好,大部分人可以通过口头交流、媒体宣传、亲身体验等方式接触传统艺术、了解传统工艺。相对而言,人们对宗教医药等领域并不是特别熟悉,或许是因为传统医药有专业知识门槛,我国提倡宗教信仰自由,人们对传统宗教医药不甚了解。从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上进行分析,大部分受访者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但了解有限、不大深入。
(图3传统文化分类)

(图4传统文化了解程
度)
根据小组成员家乡省份进行分门别类的问卷设计后,本问卷分别调查了
各地民众对当地传统文化的熟悉程度。综合而言,传统节日、美食及艺术是流传最广,民众相对熟悉的文化元素,也和日常生活融合较好。除此之外,贵州省和福建省的地方信仰也为当地民众所追捧。而受试者对建筑艺术(福建省)、传统医药(山东省)、民间体育、舞蹈艺术(贵州省、江西省)等当地特色文化熟悉程度相对较低。或许是因为当地宣传曝光度较少、同日常生活关联度较低。相关数据见图。
(
河北省)
(贵州省)
(江西省)
(福建省)
(河南省)

(山东省)
本问卷还设置有
对当地传统文化传播效果评价环节。其中大部人认为
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是多种媒体辅助了解(78%),其次是通过家庭传承(66%)和口头交流(66%)了解传统文化;受访者
对传统文化传播现状处于基本满意的状态(90.04%),但仍有少部分受访者满意程度较低(9.96%)。
同时大部分受访者认为
所处地区传统文化知名度较高,但是媒体宣传力度有限,当地居民参与传统活动也有限。可见受访者对传统文化并非一知半解,而是缺乏相关的宣发渠道。
(图5各省宣传评价图)

(图6各省传统文化知名度评价图)
在
传统文化宣发建议中,受访者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仍然是工作重点。关于
当地文化如何走花路的基本问题,有81.61%的受访者赞同创新传播,75.48%的受访者认同丰富文化庆祝形式可以推动当地传统文化的持久发展。
(图7传统文化发展建议)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小组以六个省市为例,以调查民众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发展现状及建议。综上所述,当地民众对当地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同时也有传播传统文化的美好心愿,传统文化虽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相比之下参与度和传承度还有待提高,并且依笔者所见利用多种方式,吸引年轻人,盘活传统文化资源至关重要。由调查可得,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聚焦于多种媒体。因此,结合数字技术,与时俱进;注重传承,发展文创,赋予传统文化以生命力;加强宣传,走进校园,让传统文化“不再陌生”,才是传统文化出圈破局的关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