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新火温“故”茶,软画趁年华 ————关于福州软木画的现代化传承创新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拾遗解语”队 来源:社会实践
以手造物,以物抵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二十大报告中针对文化自信自强提出了新要求、作出新部署。在中央精神指引下,各级政府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挖掘、收集、整理最能代表本地区历史、文化、艺术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动员各方面力量加以保护。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福州软木画也迎来了焕发新生的历史机遇。1月27日至2月15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拾遗解语”小组开展探寻福州软木画源流工艺的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动手实践、文创制作等方式,探索传统工艺的魅力,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软木画工艺的发展。
一、非遗馆内探源起
实践队走进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LED屏滚动播放着我省琳琅满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开软木画的介绍,实践队对软木画的源起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随后参观了馆内的软木画展品,栩栩如生的木画背后,我们看见细心的匠人用小尖刀一片一片粘贴亭台楼阁,用锉刀一点一点制作假山树花。“一石一瓦皆自在,叶叶同脉连理枝。”一代代巧匠的传承,使得这一幕幕优美的立体软木画卷得以在我们眼前展开。
二、刻刀中感画精细
为了更深入地感受软木画精细的工艺,实践队与传承软木画工艺的师傅取得了联系,师傅给我们介绍了简易软木画制作技巧。先是在纸上练习,练习到一定程度便可在软木上刻树的枝干,再是刻叶子,完成之后将叶子贴到枝干上,最后贴到卡片上装饰封框,一幅简易软木画便制作完成了。制作软木画的过程,需要耐心与细心的加持,一些简单的软木,雕与画的完美结合,造就了刀尖下神奇的微观世界,也让我们在体验过程中领悟到了匠人们的聪明才智。
三、软木意境涌才思
通过对软木画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实践队在软木画中提取出了一些元素,融入实践队对软木画的理解制作出了原创IP。人物IP中加入了传统软木画中的经典元素:传统风格的古建筑和山水画式的树木花草,人物手中的雕刻刀是对传统手工艺人的致敬。通过制作文创产品为福州软木画的创新性发展注入青年力量。
四、总结
软木画是我国众多非遗文化中的一个缩影,保护非遗文化任重而道远,非遗文化保护工作确实面临着许多挑战。在当下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精神上的追求可以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创作有需求,有匠心的手艺人加上懂“灵魂”的消费者,我们小组相信软木画以及其它手工艺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4-02-20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博物馆生活化,文化触手可及
-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在如今的生活中,“到博物馆去”蔚然成风,全国多家博物馆
- 大学社会实践 02-20
- 连接博物馆与群众,共筑文化之桥
- 2021年,中央宣传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探索在文化资源丰厚地区建设“博物馆之城”“
- 大学社会实践 02-20
- 以文学之根 探博物之源
- 在国家的文化发展中,博物馆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场所,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公众文
- 大学社会实践 02-20
- 探博物之奥秘,寻文化之根源
-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
- 大学社会实践 02-20
- 跟随文化溯源 开启博物之旅
-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増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 大学社会实践 02-20
- 曲园学子走进博物馆:探索走进生活的奥秘
-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
- 大学社会实践 02-20
-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 为进一步了解“红嫂”故事,弘扬沂蒙精神,2024年1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文化大美,今人共守”实践队成员来到沂蒙红嫂
- 大学社会实践 02-19
- 聆听沂蒙小调,回望光辉岁月
- 为深刻体悟红色教育,弘扬沂蒙精神,2024年2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文化大美,今人共守”实践队成员来到《沂蒙山小调》
- 大学社会实践 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