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菏泽面塑——天下面塑出穆李

作者:“塑艺未来”调研团 来源:“塑艺未来”调研团

  “天下面塑出穆李。”据碑文记载,清咸丰二年江西弋阳的米塑艺人王清原、郭湘云来到马岭岗镇穆李村(今菏泽市牡丹区),与当地的花供艺人郝胜、杨白四合作,把米塑与花供技艺结合起来,形成了今天的“曹州面人”。

  说到曹州面塑,菏泽人俗称“捏面人”,是在古代祭天地、敬鬼神的“花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传早在尧舜时代,菏泽地处黄河流域,天灾水患连年不断,当地人为避灾祸、求平安,常去敬天地、祭神灵。为了节约祭品,后用“花供”代替牲物,初有“生面塑”和“熟面塑”两种。到了唐代,又出现了“刷色塑”和“染色塑”,这些就是早期的“曹州面塑”。数千年间,当地面塑历经沧桑变幻,几度沉浮兴衰,“曹州面人”逐渐脱离民俗功用,成为一种集观赏和把玩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

  在面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穆李村面塑艺人走南闯北,逐渐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东菏泽的李派、北京的汤派、上海的赵派。三派各具特色,而菏泽市李派一直独占鳌头,其代表人物先后有李俊兴、李芳清、穆绪建等。菏泽面塑以其生动形象、粗犷、豪放、乡土气息浓的艺术风格而出名,具有造型简练鲜明、形象逼真传神、比例夸张适当、色彩艳丽单纯的特点。

  菏泽面塑艺术是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依托民俗而生,却又顺应时代而变,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极广的受众面,是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面塑艺人们一直坚持面向市场,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不断地改进面料和色彩,发掘新的题材,进一步提升了观赏性,也有了更大的经济价值,从而出现了很多新的技艺和人才。现从事面塑艺人已近400余人,他们走向全国及世界各地,使这古老的“指尖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4-02-21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安财学子社会实践: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传承爱国爱家的良好家风
  • 焚膏继晷 圆梦中南
  • 2024年中南大学附中学子返母校福建师大附中招生宣讲活动
  • 大学社会实践 02-21
  • 实践博物馆 探究文化传承
  • 实践博物馆 探究文化传承
  • 共同走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规律性认识,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
  • 大学社会实践 02-20
  • 犁牛之子实践行,博物馆中悟文化
  • 犁牛之子实践行,博物馆中悟文化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与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
  • 大学社会实践 02-20
  • 秉承创新发展 推动博物馆转型
  • 秉承创新发展 推动博物馆转型
  • 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博物馆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使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和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提高,博物馆作为文
  • 大学社会实践 02-20
  • 博物馆的前景,创新与转型
  • 博物馆的前景,创新与转型
  •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加强博物馆藏品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工作,推动博物馆与文化创意、旅游
  • 大学社会实践 02-20
Baidu
map